2013年5月,歐盟對原產于中國的日用陶瓷餐具做出了反傾銷最終裁決。裁定結果讓廣西日用陶瓷業界稍稍松了口氣——“抱團”應訴的陶瓷企業獲得 了歐盟征收相對較低的反傾銷稅率17.9%,其中廣西三環集團(下簡稱“三環”)則獲準征收13.1%的反傾銷稅率,為全國最低。
“雖不是完勝,但廣西陶瓷企業在客觀上拉低了全國平均稅率,最大限度地保住了中國陶瓷餐具產品對歐盟市場的出口份額。”8月8日,談起這次被業內稱為“史上最大規模”應對歐盟反傾銷的戰役,廣西陶瓷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許武林仍難掩自豪之情。
然而,在廣西日用陶瓷業內人士看來,更大的挑戰還在后面——5年后,歐盟還將進行一次“復審”,廣西日用陶瓷仍需奮力掙扎。如今,這些企業采取拓展國內銷售渠道、“技改”促產業升級等方式,希望能堅守這場出口保衛戰的成果。
緣由
歐盟對中國餐具陶瓷發起反傾銷調查
“頭上的一片陰云終于飄走了。”8月8日,三環的副總裁陳梅如此描述獲知歐盟最終裁決后的心境。
2012年2月16日,接到“歐盟正式立案對中國陶瓷餐廚具發起反傾銷調查”消息,陳梅并不意外——這朵陰云飄在廣西陶瓷企業頭上已6年。
早在2006年3月和2010年7月,商務部曾先后向中國日用陶瓷企業發出歐盟反傾銷的預警信息。當時,歐盟有關產業聯盟認為,中國向歐盟 國家出口的產品,以低于其正常價值的價格銷售,對當地同類產業造成損害,因此提交了對中國日用陶瓷進行反傾銷調查的提案,但在各方協調下并未立案。
這次,在歐債危機及貿易保護主義蔓延的背景下,歐盟正式立案。據數據顯示,此次歐盟反傾銷調查中,涉案金額7億多美元,涉案中國企業達2000余家。
雖在意料之中,但廣西日用陶瓷業仍難免流露出擔憂。長時間以來,中國日用陶瓷占據歐盟60%的市場份額。而據海關的統計數據,在出口歐盟的 陶瓷產品中,超過70%為廣西制造。2011年9月,歐盟作出裁決,對中國建筑陶瓷業征收69.7%的反傾銷高額稅率,此后5年,均按該稅率執行。前車之 鑒在廣西日用陶瓷業界留下一抹陰影。陳梅說,若關稅大幅提高,出口歐盟的產品價格必然上漲,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廣西陶瓷產品的競爭力。
首戰
歐盟初裁三環獲最高稅率
據廣西陶瓷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許武林介紹,廣西的日用陶瓷企業主要集中在玉林北流,共有超過60家企業聚集在此,其中34家企業活躍在歐盟 市場上。北流陶瓷企業中,95%的產品出口國外。2012年3月,歐盟委員會抽中全國5家企業做調查,其中北流市的企業占了3家,分別是三環、老田瓷業、 晨立陶瓷。
在歐債危機的同時作用下,歐盟反傾銷的調查消息一經傳出,負面影響立即顯現。以三環為例,2012年,這家超過一半數量產品銷往歐盟的企 業,較上年銷量減幅達13.89%,實現收入同比減少3859.63萬元,減幅為9.35%。當地其他企業受到沖擊更明顯。許武林說,據統計,2012年 不少企業的出口銷量較上年都減少四成左右。
只能絕地反擊。廣西的3家抽樣企業自己組織團隊單獨應對;而涉案的廣西其他24家企業在廣西陶瓷行業協會的協調下“抱團”應對反傾銷調查。與此同時,全國其他380家企業也積極應訴。
為此,三環聘請律師,抽調企業工作人員,組成了一支約300人的團隊,下設辦公室、財務、生產、綜合等小組,搜集資料,開展應訴工作。其他 “抱團”的廣西日用陶瓷企業也迅速通過行業協會,聘請北京律師填寫歐盟發放的調查表,進行應訴。期間,歐盟調查組來到北流,對抽樣企業進行實地調查。在不 分晝夜的7天調查期間,企業們都感到了空前的壓力。
2012年11月初,歐盟初裁結果讓這些企業心中涼了半截:三環獲得單獨稅率31.2%,是國內5家抽樣企業中稅率最高的。抱團應訴的24家企業獲得加權平均稅率26.6%,其他沒有參與配合調查或提交調查問卷不合格的企業稅率為58.8%。
經驗
抱團應訴每家成本僅4000元左右
無疑,面對這樣的高額“罰單”,“行業無損害抗辯”十分關鍵。
據了解,若歐盟委員會作出“行業無損害裁決”,此前初裁的反傾銷稅率或不再執行。相反,歐盟將根據最終裁定結果,對中國日用陶瓷產品實施長達5年之久的反傾銷措施。
為扭轉頹勢,期間,在中國輕工工業品進出口商會帶隊下,國內企業組團到歐盟進行溝通游說。另一方面,廣西企業不斷充實各類數據、資料。
2013年5月15日,經歷了一年半的博弈,歐盟作出最后裁決:三環獲準13.1%的反傾銷稅率,比初裁下降18.1個百分點,為全國最 低;其余抱團應訴的陶瓷企業最終獲加權平均17.9%的稅率;其他所有不合作的中國企業稅率為36.1%,在初裁后歐盟進口商多繳納的超出最終稅率的部分 可以申請退稅。
至今,許武林仍津津樂道:6月份在全國應對歐盟日用陶瓷反傾銷工作總結大會上,廣西應訴陶瓷企業獲得表彰那令人鼓舞的場景,“尤其是三環客觀上為拉低全國平均稅率,最大限度保住中國陶瓷餐具產品對歐盟市場的出口份額做出了積極貢獻”。
許武林認為,此次“抱團”應訴企業的數量規模空前,是博弈中能夠逆轉局勢的因素之一。此前,國內如皮革、膠合板、硅磚等不少行業都遭遇國外反傾銷調查。但因單獨應訴成本高,耗時長,不少企業因無法承擔聘請律師的費用,放棄了應訴權利,束手就擒。
許武林曾聽說,一家罐頭企業為應對反傾銷調查,雖贏得裁決,卻因為成本太高最終破產。而這次應訴,廣西“抱團”的24家企業應訴成本在每家4000元左右,都能承擔。
廣西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姚華同樣注意到這個問題。姚華說,近段時間國內光伏產業與歐盟的反傾銷戰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一個較好的結果,除去國家層面的博弈作用外,同樣是因為國內企業抱團應訴。
警醒
出口需加強反傾銷市場預警意識
雖然較此前獲得了相對低的稅率,但并未完勝,廣西日用陶瓷企業仍如“驚弓之鳥”。5年后,他們還得面對歐盟的“日落復審”。
根據規定,歐盟對反傾銷調查作出終審后,認定稅率將執行5年。期滿,歐盟將進行“日落復審”,復審結果將決定歐盟對中國日用陶瓷業的反傾銷是繼續生效、延伸和提高稅率,還是終止。
據了解,早在此次歐盟進行反傾銷調查前,中國日用陶瓷出口已遭遇墨西哥、巴西等多國設置的貿易壁壘措施“堵截”。
南國法援律師朱繼斌認為,當下出口型企業應加強企業的反傾銷市場預警意識,在開展外貿活動之初,就應注意搜集相關行業的“風向動態”。企業 內部要注重吸納相關專業人才,盡可能充分利用國際貿易中對自己有利的規則,規避風險。若遭遇反傾銷調查,則要趁早、積極應訴,一旦能從反傾銷名單上去除, 便有可能獲得更低稅率。
據了解,以歐盟為例,一旦調查開始,企業應訴提交材料的期限在40天左右。這期間,不但需要填寫反傾銷國家發放的相關問卷,還要提供一系列 證明材料。時間緊迫,企業在準備材料同時,應盡快尋找專業律師團隊介入。在這過程中,行業協會也應發揮信息、資源整合平臺功能,為企業“抱團”應訴做好組 織工作。
趨勢
未來行業或重新洗牌
與不時出現的貿易摩擦相比,更讓廣西日用陶瓷企業皺眉的,是歐洲市場目前的萎靡不振。
許武林認為,在歐盟反傾銷調查塵埃落定之后,如何提高出口貿易額是當務之急,“這一兩年,歐盟市場的需求量減小了,若銷量大,目前的這個關稅水平對企業盈利的影響并不算太大”。
姚華表示,隨著國際貿易戰愈演愈烈,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際貿易摩擦只會增多不會減少。陶瓷產品是中國傳統大宗出口產品,屬勞動密集型產 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其他國家為保護本國產業,必然會引起貿易摩擦。目前,國內不少出口企業的產品檔次不高,品牌尚未樹立,利潤微薄,在外部市場需 求空間有限甚至縮減的情況下,抗風險能力不強,需要通過產業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掌握核心技術提高競爭力。
廣西日用陶瓷業一些企業已有所轉變。陳梅告訴南國早報記者,目前,三環的產品定位由原來的日用陶瓷轉向附加值更高的工藝瓷。同時,為降低貿 易風險,三環正“轉身”,開拓國內銷售渠道。目前這家原來95%靠出口的企業,已在國內鋪開50余家品牌旗艦店.。陳梅認為,經歷了歐盟這次反傾銷調查 后,“行業或將重新洗牌,那些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在高稅率的擠壓下,有可能被迫離開這個市場。”
許武林告訴記者,反傾銷頻繁也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為增強未來外貿出口競爭力打下基礎。不少企業也意識到,要打好出口這場保衛戰,需要提高技術,實現產業升級,才能獲得長遠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