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進出口的風向標,主要展出家具、廚具、日用陶瓷、家居裝飾品的2013秋交會二期閉幕。據大會統計,截至10月26日,到會采購商共14.84萬人,比去年秋交會微增3.73%,比今年春交會下降7.68%。參展商普遍表示,受美國環保法案、歐洲經濟不景氣等因素影響,今屆廣交會家居板塊表現較去年秋交會和今年春交會整體成交有所下滑。
現象:廠家成本大幅上漲 提價卻難
就家居板塊各大門類在本屆廣交會上的表現而言,安徽展團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從本屆展會的成交商品來看,餐廚用具、家具、編織品、園林用品增長較快,而 廚房用品下滑比較明顯。“受大環境影響,現在外銷特別是歐洲市場比以前差了很多。最大的困難是客戶的整體訂單量下降,加上客戶要求價格不能上漲,我們基本 無法加價,整體利潤進一步下滑。”佛山一家生產廚房和浴室用品的企業經理唐小姐無奈地說。
通常來說,伴隨國內生產要素成本快速增長和人 民幣升值加快,出口單價應該呈增長趨勢。然而記者在廣交會采訪發現,“提價難”成為很多企業的無奈回答。據全國輕工商會對不同展區、不同品種的15家企業 的調研結果顯示,絕大多數企業的報價與上屆廣交會持平,僅有2家企業產品提價:1家提價2%,1家提價5%,其余13家都表示無法提價。
與此同時,多個玻璃飾品、廚具和日用陶瓷企業表示,今屆展會的訂單以短期訂單和小訂單為主,促銷品訂單明顯增多。金額小、周期短、促銷品多已成為企業接 單的主要特點。究其原因,一是境外采購商已經改變了以往下大單的模式,依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產品結構,一個訂單往往拆分成不同材質、不同品種的小批量產 品,通過小單來適應市場變化。二是國際市場依舊低迷,消費者消費能力不足,轉而采購價格低廉的促銷品。
析因:歐洲訂單下滑是主因
除了美國提高環保門檻導致家具出口受阻外,本屆廣交會上,高端家具的內銷似乎也不盡人意。“沒想到我們也遭遇了限制"三公"消費的沖擊。”在第114屆 廣交會第二期現場,潮州一家生產高端家具的參展商向記者透露,受中央限制“三公”消費的影響,很多地市都取消了高檔辦公家具的采購,“從今年5~6月開 始,北京、廣東等地的多家上市公司開設的會所將原先下單的高端家具退訂了,有的一單就幾百萬元。”
“我們一直做高端工藝陶瓷,是看著這 幾年國內的高端消費市場起來了,特別是一些高檔酒樓、會所、家庭等對于高端家具的需求不斷增漲,就開始轉做國內的高端家具生意。”該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剛開始生意很火紅。不過今年遭遇限制“三公”消費的沖擊,很多原來的訂單都退訂了。“現在歐洲的訂單也下滑了三成,真是受到多重打擊。”這位企業家感嘆 到,“有的上市公司一單就訂了幾百萬元的貨,現在都退了,我們只能另想出路。”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家企業的展位上一張歐式飯桌就要六萬多元,一套華美的工藝陶瓷擺設也高達數萬元。
一家原本計劃在北京開會所的私營企業老板告訴信息時報記者:“現在肯定放棄計劃了。我看了北京的多家會所,都很冷清,根本沒有生意。原來訂的一些高級家具只好退訂了。有的還損失了一些訂金。不過,也沒有辦法。”
廣州一家高級會所的老板告訴信息時報記者,“北京有很多高檔會所,是企業搞商務活動或者政府接待的私密場所。高檔會所一般以收取會員費形成固定客源,然 后再進行各類商務會議或活動,盡管會員費門檻相對較高,但這種業態的最大盈利點則在于酒水消費。”“三公消費”受限后,很多會所都接到了退單的要求。而即 使一些公司的相關活動,也都會低調而且消費明顯降低。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廣州的高端會所生意從今年五月起就下滑一半以上。”
新動向
廣交會電商平臺開辟家具板塊
從去年開始,家具建材行業呈現出口疲軟,開拓新渠道成為不少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第114屆廣交會期間,廣交會家居電子商務平臺正式開辟家具專 區。據悉,廣交會官方電子商務平臺自去年7月成立以來,已覆蓋15大行業51個細分門類,為參展企業提供廣交會100多屆累積的600多萬國內外采購商資 源。
廣交會副秘書長、廣交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軍表示,木制家具是歐美國家進口的主要門類,廣交會電子商務平臺著力打造線上、 線下相融合的O2O服務模式,積極為中國家具企業走出去,把境外采購商請進來摸索出一條新路子。希望幫助中國的家具企業與全球市場深度粘合,同時也幫助全 球的采購商找到可靠的供應商,采購到中國最優質的商品。
記者在現場看到,幾十位專業翻譯隨時幫助中國家具企業與多個海外采購商面對面溝通。展會還邀請西班牙著名設計師親臨現場,與中國家具企業共同交流最新的行業設計時尚。一位佛山順德區的家具企業參展商表示,廣交會為家具企業提供全球電商平臺服務,為企業開辟了更廣闊、更低成本的新銷售渠道,吸引了到更多國內外實名制采購商的目光,可謂是很貼心的增值服務。
新動向
陶瓷企業紛紛轉戰廣交會
除了家具和家居飾品,建筑衛生陶瓷是廣交會的一個重要板塊。盡管今屆廣交會建材整體成交下滑,但一個可喜的現象是,越來越多的建筑衛生陶瓷企業轉戰廣交 會,而在往年,緊接廣交會舉辦的佛山陶博會分流了相當部分的省內外瓷磚衛浴企業。而今年,近百個瓷磚企業紛紛轉戰廣交會,成為家居建材板塊的生力軍。
近年來,一些大的陶瓷品牌如東鵬、新中源、新明珠等國內一線瓷磚品牌漸漸退出了有11年歷史的陶博會。連續六、七年參加陶博會的新瓷緣陶瓷總經理方志鵬 表示,一屆陶博會花費大約七八萬元用來租鋪位和裝修,開銷并不大,但是效果一般。出口占比很高的佛山新中源陶瓷十幾年前就是陶博會和廣交會的常客,但從 2009年開始,該企業便不再參加陶博會,只守住廣交會“戰場”。其負責人表示,廣交會比陶博會貴很多,鋪位每平方米要8000~10000多元,再加上 人力、物力等成本,一屆廣交會下來花費肯定過百萬。但即便貴,企業也會選擇廣交會,因為陶博會的外商比例只有5%左右,遠遠低于廣交會,參加廣交會對于瓷 磚企業搶占海外建筑外墻和室內裝修市場份額有明顯的提升作用,能產生很多海外訂單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