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裝修常常讓人身心俱疲,尤其是當好不容易裝修完的房子出現問題而裝修公司又百般推諉責任時,消費者更是無所適從。近日,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聯合 多家企業制定了《居住建筑裝修裝飾工程質量驗收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對家庭裝修提出了更加嚴格、細致的要求,并增加了5個明確、清晰的質量驗收記 錄表格,向劣質裝修全面開戰。

家裝驗收將有據可依
據記者了解,《規范》由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聯合方圓標志認證集團和多家品牌家裝企業聯合制定,一場向京城劣質裝修工程全面宣戰的戰役隨之打響。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副會長兼家裝委員會執行會長王建中告訴記者,2003年,協會曾推出一個《家庭居室裝飾裝修工程質量驗收標準》,10年過去了,標準也有必要進行重新修訂。《規范》經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后,有望成為強制性地方標準。
王建中表示,過去幾年因為裝修而產生的投訴比較多,《規范》希望能夠通過明確、清晰的驗收要求,保障消費者的利益。據介紹,《規范》除了對吊頂工程、門 窗工程等方面的施工質量進行更嚴格、更細致的要求外,還增加了5個表格,分別對隱蔽工程、中期工程、防水工程、水路改造、電路改造的施工質量進行記錄。
驗收不合格不得交房
王建中告訴記者,以前裝修行業不夠規范,對施工企業資質、材料的環保性能、施工前的準備、驗收單位資質等都沒有嚴格的要求,“馬路游擊隊”充斥市場,導 致一些消費者家裝出現問題投訴時難以解決。《規范》對家裝工程各方面都進行了明確規定,如果驗收達不到要求就不能交房,需進行整改和重新修補。
據王建中透露,在《規范》正式推出后,協會將對家裝企業進行培訓,會在各家裝公司選出一支隊伍專門解決投訴和糾紛,并進行工程質量交叉驗收,比如由東易日盛的驗收隊去檢查業之峰的施工質量。王建中認為,對于裝修工程驗收,消費者畢竟不夠專業,所以這項工作還是要找專業的人來做。
王建中告訴記者,從協會接到的投訴來看,有關材料質量的投訴所占比重較大。因為許多消費者家裝時喜歡自己買材料,但對材料了解不多,許多表面看起來不錯 的材料可能在施工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尤其是在一些非正規市場買的材料,因為無法找到購買源,協會常常無法幫助消費者維權。所以建議消費者盡量不要自己購 買材料,如果確實想自行購買,也要到正規的市場去買。
裝修后要驗收室內空氣質量
室內空氣質量不合格到底是裝修造成的還是家具造成的?面對消費者的這一疑問,《規范》要求在裝修工程完工7天后,要對室內環境污染物氡(222Rn)、甲醛、苯、總揮發性有機物(TVOC)濃度含量進行驗收。
業之峰裝飾運營管理中心副總監冀仕豐對記者表示,《規范》提到環保的問題,其實這是最難、最易被消費者忽視的一個方面。雖說環保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 視,但是在裝修完成之后對每個房間都進行空氣質量檢測的消費者并不多。正常情況下,墻面不平、地板有縫、瓷磚空鼓等問題的責任一目了然,廠家都可以進行維 修。但是空氣檢測不一樣,有可能裝修之后家里的空氣質量是達標的,所買的家具也是環保合格的,但家具搬進家后,整個空間的空氣質量卻不合格,這種情況難以 確定責任方。《規范》對空氣質量驗收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在落實時能夠進一步細化。
針對裝修頑疾絕不手軟
某網友爆料 稱,自己家裝修時買了四組暖氣,并讓裝修公司進行安裝。今年11月15日,其所居住的小區開始供暖,4組暖氣中有2組出現漏水,有的是因為沒有調試好,有 的是因為暖氣接口處被施工人員擰斷了。該網友表示,當時安裝時要求工人做打壓試驗,工人則表示肯定沒問題,根本沒必要做。
針對網友反映 的情況,《規范》主要起草人之一、輕舟裝飾北京管理中心總監孫培都表示,偷工減料造成的問題應該是驗收過程中最受關注的部分,從裝修最初的隱蔽工程,到墻 地磚的鋪貼、墻面與門窗的接縫修飾,再到裝修廢料的處理等,都需要警惕裝修企業偷工減料,《規范》對各個施工環節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有的問題看起來不嚴 重,但可能會影響到日后的使用,比如墻磚鋪貼如果有空鼓,可能會脫落傷人;瓷磚接縫如果沒有填好,可能會滲水。
消費者張女士在咨詢一些 裝修公司后發現,自己家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裝修報價至少要10萬元。為了節省開支,張女士在朋友建議下找到一家“馬路游擊隊”,同樣的材質其報價僅為 7萬元,一下子打動了她。沒想到,在裝修過程中,張女士發現諸多基礎裝修項目施工隊并未進行報價,不得不邊裝邊增項,最后裝修花費超出了10萬元的預算。
孫培都表示,家裝增項是最受詬病的家裝頑疾之一。有些裝修公司利用低報價來吸引消費者,在預算時常常會將一些必須做的項目刻意漏掉。這樣在實際裝修時,往往會巧立名目增加開支。建議消費者在驗收時除了要仔細檢查裝修質量外,還要仔細核對裝修內容和合同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