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是構成家具的基本元素,無論實木家具還是板式家具,其原料都離不開原木。中國人對木質家具的材料有著特殊而執著的偏好,中國家具制作歷史也是 一部實木家具發展史,將木材的形態改變,加工打磨成一件朝夕相處的家具,是中國人對家具最為樸素的、根深蒂固的認知,消費實木家具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實木 對于家具,甚至是一種最高的“信仰”。
實木家具成為主流
中國家具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1-3月,家具制造 業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496.04億元,累計同比增長10.57%。近兩年來,全國家具生產規模處于穩步上升的狀態,與此同時,從品牌的增加到各 種新系列投入市場,實木家具的發展可以用“爭先恐后”形容。
在中國人心中,實木家具一直是家具“本來的樣態”。據北京百強新家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弘毅介紹,上個世紀90年代末,板式家具開始在國內市場流行,業界還曾經出現“實木家具是否會被取代”的說法。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實木家具逐漸回歸為家具消費的重要產品。
“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板式家具加工快捷、便于安裝運輸,是家具產品的主流,而實木家具更能反映出一個企業的生產水平和規模能力。”圣華家具董事長葛 永明解釋稱:“相對來說,板式家具的生產簡單,行話說就是大板裁小板,板材、五金件并非由家具企業生產,體現不出企業的特色和能力。但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 進軍實木市場,我預計,實木家具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成為主流產品。”
實木文化逐漸回歸
每年3月在深圳舉辦的深圳國際 家具展被行業看作實木家具品牌的“閱兵”,無論從企業參與數量、參展規模、新品數量、展位面積,實木家具和生產企業都占據了大半江山。2014年的深圳家 具展也不例外,據新京報記者粗略計算,實木品牌占據了80%左右,新中式、歐式、美式等多種風格的實木家具紛紛涌現。
業內人士表示,在 實木家具市場回歸的背后,是實木家具文化的回歸。曲美家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瑞海表示:“住宅市場上改善需求型消費逐漸增多,家具消費也在升級,實 木家具消費可以滿足國人對使用物件增值的預期,而且,實木家具帶有木材生長的印記,與人仿佛能有情感上的溝通,這種文化價值也是實木再流行的原因。”
此外,實木家具在工藝上的傳承與創新,也更突顯家具的藝術性。華日家居董事長周旭恩表示:“榫卯結合、木楔裝訂、榫片連接等傳統的實木工藝與新的加工技 術相結合,使家具具有很高的品質感,對傳統實木工藝的傳承賦予產品更多理念和價值,滿足現代人對中國文化的精神追求。”
實木解讀
1、環保
實木家具比板材家具更為環保,已經成為消費共識。家具中最大的污染源是甲醛,而密度板、大芯板等板材的膠黏劑含有大量甲醛,這也是有些板式家具產品環保性能不合格的重要原因。
相對而言,實木家具由木塊和木條構成,用材更為“原始”,榫卯等傳統工藝的應用,也刻意減少和避免膠黏劑的使用,使木材本色在實木家具上表現得淋漓盡 致,讓消費者通過家具感受到自然氣息。從整體行業來看,實木家具的環保性能要更優于普通板材家具,滿足了追求健康的消費預期。
2、設計
相比板材、玻璃、鋼材等材料,實木家具能夠適應各種現代加工程序,可塑性強。銑形、塑模等工序,為木材設計打磨出各種形態和造型,例如圓潤的倒角、精致的圖案、優雅的線條,這些都是板材家具無法企及的,更凸顯出實木家具的設計元素。
此外,打磨、上色、油漆等工藝,讓原木紋理的花紋、走向完整呈現出來,并賦予透亮、光滑的光澤表面,將木材特性與家具風格融為一體,更顯原木之美。
3、人文
世人皆言草木無情,但樹木的靈性,卻是實木家具最為珍貴的地方。西方文明史上,家具制作是用釘釘、用膠粘、將木材劈開做膠合板,以破壞式征服制造出生活用具,而中國古人則喜歡取材自然、就地利用,實木家具由此誕生。
相比塑料、鋼鐵、玻璃這種有機化合物,實木家具保持了木材本色,并利用現代烘干、養生、平衡等工序嚴格控制其含水率,避免開裂、變形等問題,在與自然材料的日夜接觸中,實木家具也仿佛被賦予了靈性,成為人與自然對話交流的最佳媒介。
4、價值
中國的消費者,恐怕是對家具用材最為執著的消費群體,從紋理、氣味、色澤、木性各方面進行考證家具的性能。正是這樣的挑剔與執著,實木家具的用材種類之多、范圍之廣,也在世界上罕見,木材的優劣,也成為選購實木家具的重要標準之一。
名貴木材所賦予的家具的增值空間,也成為消費者選購實木家具的原因之一。老一輩人對于“物件”的愛惜與珍貴,到如今已經演變成為在家具等日常用品上舍得 花錢與投資,使家具成為家庭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家族財富的一部分,也是家族發展的見證物,成為傳給后代的傳家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