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地說,“三個轉變”既是對質量工作莫大的鼓勵鞭策,也是質檢系統的重大機遇和努力方向,更是新時期質量工作明確具體的行動綱領。
2016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決策部署后,質檢總局迅速在全國質檢工作會議上進行了重點安排,要求全系統率先組織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同時積極推動制定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全文刊發的第二天,質檢總局黨組即向全系統發出動員:抓緊行動起來,為質量提升而戰!
喊響質量強國,領導干部是關鍵。每年全國“質量月”期間,中央組織部和質檢總局都舉辦市長質量培訓班,累計已舉辦6期、培訓市長100多名。2016年夏,由中央組織部、國家行政學院和質檢總局共同舉辦的首個省部級干部全面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專題研討班在京開班。總局領導借助到基層開會調研之機,主動向地方領導大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宣傳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對于經濟社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但凡各省(區、市)召開質量大會,總局領導都會擠出時間出席會議,體現看重和支持。
2015年4月3日,應中央黨校邀請,支樹平為2015年春季班全體學員作題為《建設質量強國邁向質量時代》的專題報告,質量在學員當中引起熱議。一年半后,他再次應邀為中央黨校“形勢與任務”報告會作題為《提升供給質量建設質量強國》的專題報告。他還先后兩次登上國家行政學院講堂為學員們授課,赴陜西、寧夏等地為各級領導干部作報告。自2013年以來,質檢總局副局長陳鋼、李元平和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主任田世宏,時任副局長梅克保、孫大偉、吳清海、張沁榮等先后在各種場合,或圍繞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或著眼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或立足質量綜合治理,大力宣貫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質量工作的重要精神和部署,深入講解和宣傳質量工作。
為了在全社會營造濃厚質量氛圍,質檢總局領導主動通過《人民日報》“兩會e客廳”、全國兩會部長通道等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廣泛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2017年3月1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支樹平、孫大偉、田世宏3位總局領導就質量提升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這是全國人大新聞中心首次以“質量”為主題組織專場記者會。記者會傳遞了中國質量好聲音,展示了中國質檢好形象,在系統內外引起熱烈反響。
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也是質檢總局近年來宣傳中央質量發展決策部署的重要舉措。借助全國質量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務院標準化協調推進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以及認證認可工作、技術性貿易措施2項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通力合作抓質量的工作機制。質檢總局與國務院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國家旅游局、中國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中央部委和單位簽署多個合作協議,與原總裝備部簽署《軍民融合計量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相關部門從產業發展、科研技改、財稅金融、優質優價等方面研究制定支持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的重大命題之后,質檢總局黨組多次要求認真研究、主動破題。2016年5月,支樹平專門組織總局辦公廳、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等有關人員,就“質量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問題進行深入研究。2016年9月,形成了研究報告《實現增長動力轉換必須啟動“提質量”》并提交中央有關部門,報告中關于把質量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突破口的建議引起關注。“黨有號召,我們就要有行動。現在中央出了題目,我們就要主動破題、做好文章,交出滿意答卷。”“機遇難得,抓不住就是我們的失誤;責任重大,干不好就是我們的失職。”支樹平在多次會議中反復強調。
廣泛的宣傳,贏來了廣泛的參與。越來越多的地方把質量納入發展規劃,“質量興(強)省”實現全覆蓋,2800多個市縣開展“質量興市(縣)”活動,覆蓋面超過90%。
28個省份的145個市(區、縣)申請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117個城市獲批創建,23個城市獲得正式命名。2017年,全國“質量月”聯合主辦單位從2013年的26個增至47個,涵蓋黨、政、軍、群、企業和社會組織各個方面,參與人次過億,群眾性質量活動如火如荼,不斷匯聚起建設質量強國的強大力量。
下最大氣力抓質量提升“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這是質檢總局黨組在認真總結質檢發展歷史、充分把握質量工作規律的基礎上,精心提煉出的質檢工作方針。“十二字方針”,抓質量是基礎,保安全是底線,促發展是根本,強質檢是保障,四者相輔相成,互通互補。“十二字方針”,旗幟鮮明地把“抓質量”擺在首要位置,完全符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質量工作的部署要求。
一個口號喊到底,一個方針干到底!
2013年,著力提升質量總體水平;2014年,以改革創新精神抓質量;2015年,狠抓質量提升;2016年,堅持質量為本;2017年,下最大氣力抓全面提高質量……回首幾年來走過的路,全國質檢系統一以貫之抓質量,千方百計抓質量,主線分外清晰,步伐格外有力。從宏觀著眼,在抓好質量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的同時,狠抓質量統計分析、質量誠信聯合懲戒、質量考核激勵、質量品牌建設,不斷匯聚抓質量的磅礴之力。
質量分析,被業界譽為政府的“掌中寶”、企業的“指南針”。
2013年以來,質檢總局向國務院報送質量分析報告19份,李克強總理、王勇國務委員等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圈閱批示。近年來,各地質檢部門也越來越重視質量分析,積極主動地向黨委政府提交分析報告、提供決策參考,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關注。僅以今年為例,2017年1月,江西省委書記鹿心社、省長劉奇分別對江西省質量狀況分析報告作出批示;2017年4月,江蘇省委副書記、南京市委書記吳政隆對南京產品質量報告作出批示;2017年5月,廣東省委副書記、廣州市委書記任學鋒對廣州市質量狀況的報告作出批示;紹興市委常委、諸暨市委書記張曉強對諸暨市進出口商品行業調查及質量分析報告作出批示;2017年6月,山西省副省長王賦對山西省宏觀質量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