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假冒偽劣重點領域治理工作方案(2019-2021)》。方案針對假冒偽劣問題較為突出的農村市場、食品安全、電商平臺、認證領域四個領域部署開展專項治理。
《方案》指出,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建設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任務,也是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
通過穩步有序開展專項治理,查辦一批假冒偽劣大案要案,凈化生產源頭和流通網絡,有效遏制假冒偽劣高發多發勢頭。
到2021年,市場監管綜合執法能力和監管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工作機制更加完善,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老百姓買得更加放心,用得更加放心,吃得更加放心。
集中開展農村市場專項治理加大農村市場監管力度。完善以隨機抽查為重點的日常監督檢查制度,以食品、小家電、洗化用品、五金電料等日用消費品為重點,加強對農村市場和城鄉結合部等假冒偽劣高發多發區域的監管,督促經營者建立完善購銷臺賬和索證索票制度。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假冒偽劣商品、“三無”產品要追蹤溯源,深挖違法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鏟除銷售網絡,清理生產源頭,依法查處無證照生產經營的“黑作坊”“黑窩點”,發現不屬于市場監管部門查處職責的無證經營行為,及時通報有關部門查處,凈化農村市場環境;集中開展農資及農產品專項執法。在春耕、秋種等重要時點集中開展“農資打假下鄉”行動,以化肥、農機及其配件等產品為重點,嚴厲查處不符合標準、虛假標識及無證生產等質量違法行為。
加強標準化、認證、計量、質量執法,依法打擊生產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或明示標準的產品、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等違法行為。加強對農產品商標和地理標志的保護,依法查處商標侵權、傍名牌及冒用、偽造地理標志等違法行為,切實維護權利人合法權益;大力加強“山寨食品”治理。
從生產源頭、流通渠道、消費終端入手,全面治理農村“山寨食品”。
加強對食品產業集中地區、農村集貿市場、小作坊、小商鋪以及獲得認證企業和認證食品的監管,重點檢查食品名稱、包裝、標識、商標等相同或近似的食品,督促生產經營者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強化食品商標保護,嚴厲查處市場混淆、虛假宣傳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并對違法生產經營者以及為其提供商標、廣告、認證、包裝等服務的經營者,依法進行全鏈條查處。加大對標簽標識聲稱具有特定成分、含量等食品的監督檢查力度,必要時開展監督抽檢。對抽檢不合格的食品,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食品安全風險,并通報相關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對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肅處理;嚴厲查處虛假違法廣告。強化廣告導向監管,加大醫療、藥品、食品、保健食品、金融投資等領域廣告監管力度。突出重點傳統媒體、重要互聯網媒介廣告抽查監測,配合專項整治工作開展專項監測,圍繞重大活動、重要節日開展重點監測,發現線索,快速處置。加大重點虛假違法廣告案件督辦力度,定期曝光典型案件,發揮震懾作用。
依托整治虛假違法廣告部際聯席會議強化協同監管,健全部門間監管執法聯動機制和信息反饋處理機制。制定出臺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廣告的審查標準和程序。
集中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治理開展特殊食品監管專項行動。聚焦“一老一小”,加大對保健食品和嬰幼兒配方食品的抽檢力度,繼續對嬰幼兒配方奶粉實施月月抽檢,覆蓋所有在產獲證企業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檢驗項目,及時向社會公布監督抽檢和不合格食品處罰結果。開展保健食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重點檢查保健食品標簽標識、宣傳材料、廣告等未經批準聲稱保健功能、宣稱具有疾病預防或治療功能、含有虛假宣傳功效等違法行為,以及不按照批準內容組織生產、擅自改變生產工藝、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藥物)等違法行為,并依法從嚴處罰。開展流通環節嬰幼兒配方乳粉標簽專項檢查,重點檢查是否按照產品配方注冊的標簽進行標識標注,督促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體系檢查問題“回頭看”行動,監督生產企業將體系檢查發現問題的整改措施落實到位;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治理。
聯合教育部門持續開展學校、幼兒園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切實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監管,督促學校、幼兒園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大對以學生為主要供餐對象的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檢查力度,強化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和問題整改,嚴厲查處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配合教育部、衛生健康委研究起草《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加強對學生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并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學校、教育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強化學校食品安全監督;推進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完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分級管理制度并逐步在全國推開,推動日常監督檢查、風險分級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分級管理制度的有效銜接。編寫《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檢查操作手冊》,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檢查提供依據,督促餐飲服務提供者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強化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培訓,確保各項食品安全制度得到有效實施。加強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針對媒體反映和群眾普遍關注的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問題,開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檢查,督促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和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嚴格執行《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等規定。以加工經營面制品的餐飲服務為重點,部署開展鋁含量超標問題專項治理;強化食品安全預警和標準工作。創新食品安全預警方式和食品補充檢驗、食品快檢等工作方法,積極參與制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加大對食品摻假摻雜、非法添加等檢驗方法的研制力度,未來3年研制發布30項食品補充檢驗方法,切實筑牢打擊假劣食品的技術防線,為遏制食品生產經營潛規則提供技術手段,有效防范系統性風險。加大對嬰幼兒食品、校園食品等社會關注度高的食品問題的解讀力度,組織權威專家撰寫食品安全消費提示或解讀文章,委托專業團隊制作消費提示動漫或視頻,多角度、多形式向消費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振消費信心。
集中開展電商平臺專項治理嚴厲查處網絡違法經營行為。
以關系網絡市場秩序和消費者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強化對虛假宣傳、虛假促銷、刷單炒信、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的監測和治理。以網絡銷售的食品、藥品、電子產品、半導體、汽車配件、兒童用品、老年用品等社會反映集中、關系生命健康、影響公共安全的消費品為重點,組織開展集中整治,嚴厲打擊電商領域侵犯知識產權和銷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公平競爭的網絡交易秩序,營造安全放心的網絡消費環境;強化對網絡交易平臺的監管。
綜合運用行政約談、行政指導、行政處罰、宣傳引導等手段,強化網絡交易平臺的市場秩序責任人意識,督促電子商務經營者、特別是平臺經營者履行法定責任和義務,自覺規范經營行為,促進公平競爭。督促電子商務經營者完善首問制度,按照“誰銷售商品誰負責,誰提供服務誰負責”原則,及時處理消費者投訴。鼓勵和引導網絡交易平臺等經營者建立和完善賠償先付制度,提高糾紛處理效率;著力提升網絡交易監管能力。
全面貫徹實施《電子商務法》,認真抓好《電子商務法》培訓宣傳和相關配套規章制度制修訂工作。
加快推進新一代全國市場監管系統網監平臺建設,優化網絡監管平臺功能,提升運用技術手段發現違法線索的能力,提高監測監管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圍繞優化電子數據取證技術和取證方式,深入開展基礎執法實踐調研,加快研究制定電子數據取證指導意見,解決網絡違法案件查處過程中取證難題;大力推動網絡監管綜合治理。充分發揮網絡市場監管聯席會議機制作用,大力推動跨部門聯合檢查、聯合約談、聯合告誡。加強《電子商務法》與《食品安全法》
《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商標法》《廣告法》等相關法律在執行中的銜接,綜合運用法律手段,增強市場監管合力。引導行業組織和社會公眾共同參與網絡市場治理,充分發揮行業自律和社會共治作用,逐步構建優勢互補、分工協作、溝通順暢、綜合協調的網絡市場監管格局。
集中開展認證領域專項治理嚴厲查處無證CCC認證產品。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促進全面質量管理的意見》,嚴厲查處列入CCC認證目錄的產品未經認證擅自出廠、銷售、進口,偽造、冒用、買賣CCC證書,以及認證證書撤銷或暫停期間,不符合認證要求的產品繼續出廠、銷售、進口等違法行為。針對電線電纜、小家電、兒童用品、電工產品、機動車、消防產品、有機產品認證等重點領域,組織部分地區市場監管部門面向當地實體市場和大型電商平臺開展認證有效性抽查,對于發現的不符合認證要求的獲證產品向社會公示,指導并督促相關認證機構依據有關規定對該獲證產品進行處理。獲證企業、相關認證機構存在違法行為的,依法進行嚴肅查處;加大認證檢測市場監管力度。
加強對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和獲證企業、產品的聯動監管,針對管理體系、產品和服務等自愿性認證領域買證賣證、虛假認證等違法違規行為,集中開展認證檢測亂象專項整治,依法嚴厲查處未經批準擅自從事認證活動、超出批準范圍從事認證活動、增減遺漏認證程序的認證機構,以及篡改數據、出具虛假檢測數據和結果等存在違法違規情況的檢驗檢測機構。嚴厲打擊非法從事檢驗檢測認證活動和偽造、冒用、買賣認證證書或認證標志等行為,確保認證的有效性和公信力;開展認證實施機構專項監督。全面落實“雙隨機、一公開”
監管要求,組織開展強制性產品認證、自愿性認證(體系、產品、服務)等領域的認證實施機構專項監督工作,統一監管原則和目標,增強監管的系統性。針對認證實施機構的不同特點和行業風險,通過認證檔案核查、認證機構和企業現場檢查、認證結果確認檢查、認證人員見證檢查等多種方式對從業機構實施監管,對存在問題的機構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加強CCC認證產品在線核查。充分發揮CCC認證“云橋”作用,加強與大型電商平臺的CCC認證信息數據對接,在線核查電商平臺的家電、玩具、插座等CCC認證產品,對無證或證書失效的產品作下架處理。
建立CCC認證風險“雙向”反饋機制,及時向電商平臺推送并提示CCC認證質量風險。動態收集電商平臺的內部抽檢信息和消費者集中反饋的安全隱患問題,實施認證產品風險監測和大數據監管。
方案強調,堅持打建結合,建立健全治理假冒偽劣制度機制。完善投訴舉報受理處置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
監管,建立跨區域執法辦案協作機制,對假冒偽劣商品的生產、流通、銷售形成全鏈條打擊。堅持集中整治與日常監管相結合,凈化生產源頭和流通網絡,有效遏制假冒偽劣高發多發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