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二: “殺手級”應用在哪里
雖然3G用戶規模開始快速增長,但是同國外其他3G運營商相比,移動互聯網的運用還未出現爆發式增長,根子還是目前3G的數據業務未出現 “殺手級”應用。許多用戶還只是使用手機打電話發短信,這些2G功能占據了3G用戶使用手機的絕大部分時間。雖然微博的爆發性增長促使一部分用戶添置了3G智能手機,但是,運營商強調的3G “賣點”——諸如可視電話、手機電視、手機支付等應用,并未成為主流。
而從國外運營商的發展來看,聚焦用戶需求的3G業務創新完全可以帶來巨大收益。以日本運營商DoCoMo為例,它為了拉動移動數據業務,推出了BeeTV,主要針對年輕人提供適合手機屏幕的視頻內容,通常為視頻動畫。這項服務的營銷策略是第一周免費,隨后要收費,從目前情況來看,超過70%的用戶在免費期之后仍然選擇這項服務。同時, DoCoMo加速了手機與各種行業應用的融合,比如與各產業工具的融合、與車輛交通管理的融合、與家電信息的融合、與電視廣播的融合、與固定通信網的融合。截至去年10月底, NTTDocomo總用戶數達到5695萬,其中3G用戶總數達5511萬, 3G用戶比例為97%, 3G市場份額占49%。
從電信業的發展歷史來看,無論是上個世紀一百年的電報、電話階段,還是2000年至今的移動電話階段,網絡運營商始終是市場的主導者。但進入移動互聯網階段后,網絡技術已經不再是最核心的要素,各種基于網絡之上的應用開發才是形成新興市場巨大機會的關鍵所在。換言之,整個產業價值鏈發生了重大的改變,電信運營商們將要面對的是游戲規則完全不同的新領域。在3G時代到來之際,是繼續扮演主導者的角色,還是淪為 “管道工”?運營商們心有多大,天地才能有多大。
尷尬三:靠 “力挺”還是靠實力
變化總比計劃快。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全國3G用戶凈增3683.4萬戶,累計達到4705.2萬戶。其中,中國聯通去年全年凈增1132萬3G用戶,截至2010年底, 3G用戶達到1406萬戶;中國移動3G用戶去年全年凈增1729.4萬戶,達到2070.2萬戶;中國電信去年全年凈增822萬戶,達到1229萬戶。雖然從絕對數上說,中國移動3G用戶的數量仍然無愧于“老大”座次,但是同中國移動2G時代無可比敵的龐大用戶數相比,區區2000萬戶實在是一個不小的落差。
造成這種落差的原因在于,與中國聯通的WCDMA、中國電信的CDMA2000兩種3G制式相比,中國移動建設和經營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 TDSCDMA網絡,是白手起家,任務重、困難大。雖然國家 “力挺” TD發展的態度沒有絲毫動搖,但是,“力挺”既體現電信行業 “不對稱管制”的特殊性,又必須兼顧公平,這一直在考驗著政府主管部門的智慧。
1月25日,針對日前傳聞的 “3G版iPad已辦完所有手續即將上市”,工信部相關人士表示, 3G版iPad還未獲得進網許可證,還無法上市。 3G版iPad需要使用中國聯通的WCDMA信號,相對WiFi版iPad, 3G版iPad更實用,因為中國的WiFi覆蓋點有限,而聯通的3G信號則遍布全國。 iPad上市與否,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能否認的是,一旦iPad上市,無疑將延續聯通iPhone的火爆銷售,這將給中移動進一步帶來市場壓力。
工信部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1月初,在天津和海南兩個試點省市,成功進行攜號轉網的手機用戶數已經超過2萬人,這其中超過七成用戶都轉入了中國聯通。這對中移動更是個危險的信號,否則中移動就無需在去年使出 “剪卡”招數。盡管現在中移動也在積極與蘋果合作,但是市場競爭中的先入為主法則,將是中國移動繞不過的 “痛”。
但中國移動畢竟是中國移動。新年剛過,中國移動一系列志在4G的 “組合拳”讓人眼花繚亂: TD-LTE開啟了包括上海在內的6城市規模試驗,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透露,蘋果將研發 TD-LTE版的iPhone,在國內4G牌照尚未下發的情況下,中國移動正在考慮購買比利時4G牌照……另外,手機業的 “睡獅”諾基亞上周也已公布將聯手微軟開展智能手機的業務重組計劃,在智能手機領域與iPhone、安卓、黑莓等一決雌雄, CEO放言 “諾基亞正處在一個燃燒的平臺”上,彰顯出諾基亞的越挫越勇。眾所周知,智能手機一旦能形成多極競爭,最先受益的將是運營商,因為它們無需再為層層加碼的 “話費補貼”貼上老本……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中國3G的好戲還剛剛開鑼。(記者 吳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