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經濟之聲評論員蔡軍帶來點評:IT公司紛紛裁員,電子業面臨整體危機。
蔡軍:一臺80英寸的運行Windows 8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掛在微軟CEO鮑爾默的辦公室墻上,聽起來好像是專門為微軟老板提供的用于炫耀的奢侈品,實際上是用于通訊和辦公。微軟發言人說,微軟最終計劃銷售這種產品。一向專注于軟件的微軟作起硬件來了,這是目前IT公司多元化發展的一個真實寫照。
其實硬件公司更愿意做軟件,惠普計劃增加三大重點軟件領域的創新投資:云計算、大數據和安全。眾多公司之所以多元化,是因為IT公司由于外部競爭激烈及成本不斷上升,利潤微薄,處于整體困境。
最近幾天,接連有幾家有名的IT公司傳出裁員消息,根據惠普宣布的重組計劃,預計到2014財年末,約有2.7萬名員工,相當于公司總數的8%將離開公司。
黑莓手機制造商RIM正在醞釀重大重組計劃,預計將在全球范圍內至少裁員2000人。RIM在2011年夏就裁員2000人。黑莓手機在第四財季的出貨量同比下降80%,只有1110萬臺。而蘋果和Android手機的出貨量則出現大幅上升。
俗話說,禍不單行,日本芯片廠商瑞薩電子計劃裁員至少1.2萬名員工。并出售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的芯片工廠。
這幾家公司的裁員說明了面臨著電子iT業公司正面臨著整體性危機。這些危機不能簡單地歸結于這些公司創新不足。
首先,這幾家公司都是業界的強者。曾幾何時,RIM公司生產的黑莓智能手機是歐美企業高管的品質象征,贏得了全世界數千家企業的青睞。在智能手機這個領域,黑莓曾經有過十年的輝煌,是市場的王者。2009年,黑莓仍然在智能手機的全球市場和北美市場分別以20%和56%的市場份額,占據第二和第一的位置,而它的衰落卻僅僅只有兩年的時間。
惠普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個人計算機就是PC企業,但是計算機作為硬件已經利潤微薄,董事會制定了逐漸放棄硬件業務,專注于利潤更高的軟件和相關服務的戰略,惠普想大轉彎擺脫困境,把個人電腦業務賣掉。結果剛宣布消息,股價一天暴跌了20%,惠普總裁兼CEO職務李艾科后來辭職, eBay前CEO惠特曼開始接任總裁。 李艾科2010年10月才加入惠普, 在CEO職位上呆的時間僅僅只有11個月。就被炒魷魚十分罕見。
最近換帥的還有日本三大公司---索尼、松下、夏普公司,4月1日這一天,都齊刷刷地換帥,平井一夫、津賀一宏、奧田隆司,三個新面孔將分別出任索尼、松下、夏普的CEO。三大日本公司是日本電子行業的巨頭,特別是索尼和松下,就是日本的蘋果和微軟,代表日本公司的最高水平。 然而索尼公司在電視業務上已經連虧8年,去年創下26億美元的虧損紀錄。松下可以說是強手之中的王者,就是這樣一個經營上的王者,去年虧損成績成了日本電子業界虧損冠軍。夏普公司如果不出售股權,就會出現倒閉危險. 可以說日本電子公司正處于全面崩潰局面。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市場創新不夠,并拿出蘋果作為盈利的例子, 但現在的情況是多數電子公司陷入危機,比如手機業原來的三巨頭有兩巨頭消失了,摩托羅拉公司在去年8月,以125億美元的價格被谷歌公司合并。原來的手機之王諾基亞連續多個季度巨額虧損。
自2000年以來,日本五大電子公司NEC、松下、富士、夏普、索尼的股票市值已蒸發近三分之二。日本的電子公司不僅連連虧損,現在已經出現了危及企業生存的巨額虧損 。現在這種虧損已經蔓延到歐洲、美國的公司。如果其它公司都在虧損,蘋果也無法長期一枝獨秀。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IT公司分為三個層次,最低的如日本幾大公司松下、夏普、索尼等連續虧損,而且創了紀錄,面臨生死存亡。中間的是歐美作硬件的公司,包括惠普、RIM、諾基亞公司,陷入泥潭之中。最好的是做軟件或者軟硬一體的如蘋果、微軟等等。但也失去發展鋒芒。Fackbook上周破發就是一個例子。所以現在IT電子業陷入了整體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