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漲!漲!
還沒有哪一種IT產品在長達半年時間一直漲價不停。自2月份以來,液晶顯示器的價格一直呈上漲之勢。4月中下旬,隨著上游液晶面板價格持續上漲,顯示器漲價幅度愈發明顯。
“從年初到現在,上游面板不斷漲價,一些主流型號的液晶顯示器,總代的進貨價都漲了差不多200元。”華南某顯示器品牌總代負責人告訴記者。
五六月份,液晶顯示器價格依舊上漲。即便是目前七八月份暑促季節,各大品牌旗下的液晶價格還在一個勁往上竄。至此,在終端市場,一些19寸和22寸主流機型的價位比年初平均漲幅達200元。
液晶面板持續漲價
導致終端市場顯示器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上游液晶面板價格的不斷攀升。
眾所周知,液晶顯示器70%的成本來自液晶面板,而目前全球液晶面板90%的生產集中于三星、LGD、友達、奇美和夏普等五大巨頭,在定價上,這些巨頭早已達成同盟。
“相比上游面板的生產者,下游面板的采購者則相對分散,這亦使得面板價格的主導權牢牢掌控在幾大面板巨頭手中,韓系和臺系面板巨頭不時制造面板緊張狀態并抬高價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游面板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繼今年3月韓國的三星、LG電子主動與臺灣的友達、奇美簽署了大規模采購協議后,依然還沒有實現盈利的臺系面板商也坐視面板缺貨而不急于新的投資和擴產。”
另一位上游面板廠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4月前,大尺寸面板報價呈3至5美元的價位上漲,4月下旬面板漲勢更為驚人,平均漲幅在7美元左右,其后,液晶面板的價格一直呈上漲之勢。
不僅如此,上游面板廠紛紛對價格政策做出明確宣示,面板價格太低就不出貨。而下游客戶對液晶面板的需求不減,加之上游零組件頻繁缺貨,在供貨不及、需求旺盛之下,亦帶動了價格上揚。
有顯示器廠商亦表示,面板廠供貨相當謹慎,由于液晶面板的生產成本還是大過銷售收入,上游面板廠仍在虧本,所以工廠一直在壓縮產能,“雖然面板供給仍相對吃緊,但上游面板廠商提價的目的是彌補去年以來大幅虧損。”
記者在終端顯示器市場發現,由于受上游面板漲價影響,一些總代級別的渠道商紛紛調集資金,大肆囤積主流型號產品,等待進一步漲價后再擇機出手。市面便出現了這樣一幕:一些顯示器品牌的主流機型不僅漲價,還時不時面臨缺貨。
漲價潮逼瘋下游經銷商
市場近乎瘋狂的漲價潮一波接一波,樂壞了早期囤積貨源的較大分銷商,這些分銷巨頭也不急于出手,因此造成市場一個惡性循環:越漲價少數分銷渠道越是囤積產品不出售,而反過來又為市場的漲價潮推波助瀾。
“現在的顯示器市場跟股市有得一拼。”一位顯示器分銷渠道稱,“大家都在預測這個市場還會漲,于是,不少渠道商從其他市場調回資金全力囤貨,準備等漲到適時價位再選擇出手。”
與較大的分銷渠道囤積奇居相比,大批的中小經銷商則是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一方面中小渠道是靠走銷量拿返點賺取利潤,另一方面亦無巨額資金囤貨。看著價格持續上漲,手頭的產品又不能不賣,于是,在目前顯示器市場,“價格倒掛”現象十分普遍。
所謂“價格倒掛”,即市場銷售價格比進貨價格還要低。“廠商和總代的價格都在漲,但是市場終端價格卻漲不起來,大批中小渠道都不得不降價套現。”一位顯示器渠道稱,“已經壓了太多錢在里面,不趁這個時候降價出點貨,資金周轉就要出問題了。”
記者調查顯示,顯示器作為電腦整機中最大配件產品,由于長期各品牌間的價格大戰,顯示器已淪為所有IT產品中利潤最低的產品,大批中小顯示器經銷商一直在微利空間中苦苦掙扎。有渠道戲稱,一款顯示器產品,從總代到一級渠道,再分到2-3級代理商,最終只有不到10元錢的利潤。
“持續的漲價潮都快要把我們給逼瘋了。”另一位總代級別的渠道稱,“從市場看,8月份大家仍在追漲,而廠商則希望渠道商8月份繼續多提貨,以減輕廠商壓力。但誰也不敢貿然進貨,手頭積壓的庫存虧本都走不掉。進退兩難啊。”
不少顯示器業內人士表示,顯示器市場這波持續時間最長的漲價潮過后,顯示器渠道又將面臨一次較大的洗牌。“大者恒大的‘馬太效應’早在幾年前的顯示器市場已體現,而經歷此次馬拉松式的漲價后,市場又將淘汰一批顯示器渠道經銷商。”
事實上,記者在終端市場發現,除了極少數一線品牌的形象店面之外,單純的顯示器專賣店已越來越罕見。
山寨液晶搶奪1/3市場
液晶顯示器價格不斷上漲,從客觀上激活了沉積已久的山寨液晶市場。
連日來,記者不斷接到渠道商報料,稱在終端電腦市場,山寨液晶又現抬頭之趨。記者隨后走訪廣深多個電腦市場發現,山寨液晶顯示器又開始在市面興風作浪。
在廣州的海正電腦城,記者發現這里的山寨液晶顯示器琳瑯滿目,多數顯示器不僅成色新,品牌也是前所未聞。
“這里的檔口不僅做零售,更多是接一些OEM單子和批發生意,每天有不少外地客戶來這里看貨。”一位知情經銷商告訴記者,“別看這些是小檔口,每個檔口背后都有規模不等的手工作坊廠,多在廣州周邊的番禺大石鎮、南海鎮及深圳等周邊地區。”
記者實地調查發現,在廣深多個二手市場,這里的每個小檔口背后其實是一家作坊加工廠,同時這些檔口亦是中轉站:一邊收購廢舊液晶顯示器,一邊批發兼零售山寨液晶顯示器。
廣州海正電腦城的1-2樓,幾乎清一色是山寨液晶檔口。據一位長期在這里做顯示器買賣的商戶稱,這里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因為工廠都在偏遠的周邊地區,所以大多數二手交易都選擇在檔口進行,這里運輸方便,而且還可以現場看貨。”
記者收集了一些檔口的名片,發現幾乎每張名片上都印有“廠家直銷、液晶顯示器(電視)批發、承接OEM訂單”等字樣。
山寨液晶顯示器在終端市場究竟有多大銷量?據多位長期在這個市場的渠道商透露,山寨顯示器已經占據了零售顯示器市場約1/3份額,而在時下正規液晶顯示器面臨漲價之際,山寨液晶的市場占有率更高。
有熟識的渠道商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在廣東省,上個月零售市場液晶顯示器銷量大約30萬臺,那么山寨液晶的銷量大約占9--10萬臺左右。“這些山寨液晶一般是以二手電腦市場為駐點,向周邊市場擴散,內地市場的銷量比廣深等一線市場更大。目前,一些內地的網吧、中小企業和個人消費者,都熱衷購買便宜的山寨顯示器。” 這位渠道商稱。
不僅是二手電腦城,專業的網絡渠道也給山寨液晶帶來了巨大的銷售。記者發現,在一些專業山寨網站甚至淘寶上,山寨液晶的交易亦十分火暴。
相關報道
山寨液晶制造揭秘:
初具規模的山寨廠已達數百家
據記者調查,早在2002年,南方二手電腦市場就開始出現不少“新品”,當時這些絕大多數為翻新機,也就是用從廢舊液晶顯示器或者“洋垃圾”拆下來的液晶屏加工成12英寸、14英寸乃至15英寸的LCD(液晶屏),以“新品”出售。
“當時的液晶面板還十分昂貴,而且改造技術也不成熟,所以市面上的類似顯示器的數量十分有限。”一位長期混跡于這個行業的渠道商告訴記者,“但最近幾年,隨著上游板面價格的下滑,不少二手商家便從上游板面廠以低價購進大批次等甚至是劣質的液晶屏,經過改造加工成全新的顯示器出售。”
目前,上游液晶面板廠生產的面板按照品質可以分A、B、C三等級,原則上A級面板最適合于顯示器的生產制造,但面板廠商在加工過程中往往產生大量的B級甚至C級面板,一般說來,B級面板大多會被雜牌顯示器廠商所消化,而C級面板則完全不適合顯示器的生產制造,大多被切割成小面積的液晶面板應用于其他領域。不少二手商家大批購進C級面板甚至一些劣質次品,用來加工液晶顯示器。
顯示器的核心部件就是液晶屏,既然可以從上游面板廠低價購進液晶屏,那么,加工制造液晶顯示器對于這些商家來說就顯得“輕而易舉”。
“要裝配一臺液晶顯示器,除了液晶屏之外,還需要顯示器主板、高壓板以及外殼等配件,而南方生產這些配件的工廠多如牛毛。”另一位渠道告訴記者,“通過一些特殊渠道購買到次品的液晶面板之后,依靠一些簡單的生產線、幾把螺絲刀,一個山寨式作坊工廠就宣告成立,立馬可以生產液晶顯示器。”
除了從上游面板廠弄來大批低價低質的液晶屏之外,山寨廠液晶屏的另一大來源就是廢舊的液晶屏,而這種加工制造方式就是簡單的翻新。
二手市場不少看似全新或者八成新的顯示器,其實很多都是經過翻新的。由于從技術層面上液晶顯示器較純平顯示器更為復雜,所以,市場上的一些翻新的液晶顯示器也較多在外殼上做文章。
“外殼的翻新其實十分簡單,要用到一種叫清潔膏的化學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渠道商向記者透露:“表面很臟的顯示器外殼,但只要經它一擦就和新的一樣又光又亮,只不過用手摸起來有些粗糙。”
另據一專業人士透露,液晶顯示器還有一種更為簡單的翻新辦法,干脆把舊的液晶屏拆解下來,然后安裝在事先做好的嶄新的外殼里面,“看上去跟新的一模一樣,用肉眼很難辨認。”
伴隨山寨風的盛行,最近兩年,山寨液晶顯示器工廠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據熟識的渠道商透露,目前在廣東,有一定規模的山寨顯示器工廠有數百家,已初顯規模效應。
山寨液晶搶奪1/3市場:初具規模廠商達數百家
2009-08-03 15:21 電腦商情報 黃喬
相關新聞:
下一篇:能否筑起垃圾短信防火墻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