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馮軍的解釋是:“現在一上市,競爭對手就把我看得清清楚楚了。我不能過早暴露自己的實力,上市是早晚的事,但暫時不會考慮。”他走到辦公室書柜前,拿出一本8開大小的英文雜志,打開塑料保護套,是1937年的《LIFE》(《生活》),他小心翼翼地翻開,給記者指了指其中的一頁,是當時國民黨對共產黨領導人的懸賞通緝令,“歷史驚人地相似,當年陜北的共產黨為啥不‘上市’呢?現在讓我上市就像是被通緝一樣,多危險啊!”剛剛還言之鑿鑿地談到不喜歡把一切藏起來的馮軍,轉眼間就變成了一個保護主義者。
看起來馮軍非常喜歡研究歷史。“當然,我喜歡歷史。通過歷史可以知道未來。老祖先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真是太準了,中國的品牌發展史也同樣如此。1919年以前,中國全是老字號,民族品牌特別受信賴,比如同仁堂;1919年之后洋貨開始盛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又出現了很多民族品牌,比如飛鴿自行車;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又開始傾向于國外品牌;到2009年,中國企業越來越壯大,未來一定會出現很多中國品牌。”
但目前中國還是沒有能夠在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認同的民族品牌。“我們不是已經開始崛起了嗎?我現在做的事情也都是為了中國的民族品牌。”
錢對馮軍來說,似乎已經不是特別重要了,他甚至打算在百年之后不給自己的夫人和孩子留一分錢。他自言內心很強大,對外界評論基本上是無所謂的態度,而且認為自己實踐了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在馮軍看來,能夠做出一番成績的中國民營企業家大多有自己的特點,他們說什么并不重要,外界應該關注的是他們做什么,比如馮軍是否真能把“愛國者麻將”打好,把品牌推廣到全世界,真正實現他所描繪的藍圖:“把愛國者打造成令國人驕傲的國際品牌。”
鏈接
網友熱議馮軍炒作“愛國”、“裸捐”:
1、馮軍一天到晚拿偉大的祖國和他的那顆赤子之心說事,號召國人支持國貨,到底是真愛國還是促進產品銷售?
2、有時候,一個企業說自己愛國可以獲利,特別是裝愛國,效果奇佳,節省了大量的廣告費。
3、宣稱“死后要在身上蓋國旗”的馮軍應該看看《國旗法》第十八條:國旗及其圖案不得用作商標和廣告,不得用于私人喪事活動。
4、商家應該依靠產品和服務質量來贏得消費者的支持,而不是用投機取巧的方式對消費者進行金錢和情感的雙重欺騙。捐款就捐款,需要扯上愛國、蓋國旗么?
5、馮軍應該公開一份明確的捐贈計劃時間表,便于公眾監督。希望馮總在微博“感恩”之余,盡早公開這份捐贈時間表吧。
6、最大的慈善,就是給你的底層員工漲點工資,給車間工人改善環境,多點福利就好了。如果一邊剝削員工,一邊慈善裸捐,我只能說這是虛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