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最大的單一通信市場,華為、中興不可能也無法完全放棄美國市場,因此策略性地守中帶攻,或許是下一波開拓美國市場的策略。
對此,中興品牌部副部長戴澍向新華社表示,此次美國國會的報告只涉及基礎設施設備市場,不針對手機等終端設備。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華為、中興在美國市場的業績,主要為手機等終端產品。比如在中興美國市場的業務量中,手機等終端產品占90%。此外,華為發言人也曾表示,華為2011年在美國獲得的約13億美元收入中,其中來自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的收入占約12億美元,占比約92%。
換句話說,在產品線上,華為、中興目前在美國市場主要銷售終端產品,由于不屬于本次狙擊的目標,可繼續乘勝追擊。
但不可忽視的是,如美國杰富瑞投資銀行分析師辛西婭·孟所言:美國國會的調查結果“限制了其未來幾年的發展潛力”,“美國電信運營商和其他美國公司將難以選擇華為或中興”作為他們的供應商。此舉勢必將影響華為、中興在美國市場的開拓。因此,對于身處突圍中的華為、中興來說,曲線自救或是另一條可供選擇的路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此前華為的一次內部座談中,華為海思戰略與業務發展部部長楚慶就曾提出此問題:華為對美國這個戰略高地一直沒有辦法布局,未來華為在產業布局的地域選擇上有沒有一些指導性的原則?
而華為總裁任正非對此表示,“戰略布局,我們唯一覺得困難的是美國,這個世界的人才除了美國就沒有了嗎?我不相信,我們不要狹隘地認為我們已無路可走了。你們很快就能看到我們是如何平衡這個世界的關系的,包括俄羅斯、日本,加拿大。我們要在加拿大建個大的研究所,還要號召員工到新西蘭去旅游。你幫我,我幫你,這是對公共關系進行戰略性的平衡。”
實際上,華為已在 “曲線自救”中。9月11日,華為宣布了一項針對英國的13億英鎊(約132億人民幣)的投資和采購計劃。官方信息顯示,華為將直接投資6.5億英鎊 (約66億人民幣),未來五年,為當地至少創造700個工作崗位;另外6.5億英鎊的投資,主要通過采購方式完成。
值得關注的是,為增進信任,避免相關沖突,華為一直通過英國的網絡安全評估中心,與英國政府加強合作,以確保軟件和設備取得信賴和減少相關摩擦。
而華為在加拿大的布局,同樣為曲線自救的積極探索。
據悉,目前華為在安大略省設有一個雇員數量達300人的加拿大總部,并在渥太華設有一個研發中心。據外國媒體報道,華為稱已經從加拿大企業那里為本地和全球業務爭取到了超過4億美元的合同。
華為加拿大公司發言人斯科特·布萊德利表示:“國家安全特例條款只適用于外國公司。華為已經完全融入了加拿大,成立了一個獨立運營的子公司。僅此一項,我們就能夠參與任何潛在采購項目的競標。”
當然,在這場本質上為貿易保護主義戰爭的背景下,作為華為、中興大本營的中國市場,同樣是實施曲線擴張過程中的重要王牌。
華為加拿大公司發言人斯科特·布萊德利曾表示,“在未來幾年內,華為和中興應該繼續將戰略重心放在中國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市場,并利用我國建設4G網絡的契機進一步壯大自身的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