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興巨虧,除了電信業的共性問題外,與自身的錯誤判斷有關。隨著電信設備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個領域內的玩家越來越少,加之北電的消失,中興做出了只有行業內三大設備供應商才能生存的判斷。這使得中興采取了大國大T(運營商)的戰略,努力在一線運營商獲得突破,以往只有華為才能在歐洲的一線運營商如沃達豐、西班牙電信等搶到單子,中興通過低價戰略搶占了這些運營商,使得行業的競爭更加激烈。過激的低價戰略使得企業的利潤直線下降,而對一些排名一線的運營商,中興沒有考慮到對方的現金流情況盲目搶單,從而造成了在交付期合同無法確認的情況,大幅虧損。當然這可以通過未來謹慎的拓展市場和集中資源攻克關鍵市場來解決,但中興需要加強對市場的前瞻性研究和對全球經濟環境的研究。
除此之外,中興巨虧也要考慮企業的經營戰略。一直以來,中興始終在企業經營戰略上搖擺不定。在電信行業新概念層出不窮,但都不能馬上形成現金收入的情況下,中興四面出擊,在云計算智能手機等方面都有部署,這使得中興的產品水平始終不高。中興在資本市場上的頻繁運作和多元化經營業削弱了中興在電信設備領域的實力。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全球舞臺,但是全球化經營并非易事。中興巨虧也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拓展全球市場的艱難,但是對于中興這樣的高科技企業,大家應該予以更多地寬容和理解,支持國內的高科技企業更好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