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納斯達克尚未長成:創業板三年之癢
2012-10-22 07:33 北京晨報
2009年10月30日,當天上市的28家創業板公司,上市首日整體市盈率高達82.36倍!這令當時僅有28.19倍的滬市平均市盈率相形見絀。開板至今,創業板三年迎來了355家公司加盟,其平均每年近120家、每月近10家的發行速度,也是多年來主板市場可望而不可即的。
222家跌破發行價
隨著市場規模的擴大,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質量開始變得良莠不齊,整體業績表現越發糟糕。2010年至2011年,創業板公司整體業績增速分別為43.32%、18.51%。但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大批公司開始業績變臉。最新的三季報顯示,約146家創業板公司陷入業績負增長的怪圈。這其中的10家公司,更是一頭栽進“上市以來首次虧損”的泥潭。
隨著創業板公司質量的“一蟹不如一蟹”,投資者開始對創業板“用腳投票”。以上周五復盤價計算,目前的355只創業板個股中,竟然有222家公司股價處于“跌破發行價”狀態。其中更有36只股票,較發行價下跌幅度超過50%!即便如此,今年上市的74只創業板新股,在IPO過程中仍超募131億元,超募率高達70%。
另一方面,創業板公司超募的橫行也令資源配置嚴重扭曲。不少創業板公司面對“天上掉下的餡餅”開始有些不知所措。有買樓、置地的,有購車、償還銀行債務的,甚至有公司違規挪用或干脆放在銀行吃利息。企業上市的目的本來是為了籌集發展資金,最終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創業板公司卻完全與初衷背道而馳,令市場唏噓不止。
背后的故事:趨之若鶩,求之不得
令人沮喪的數據后面,是關于欲望、貪婪和失落,關于愛恨、恐懼和希望的故事。
資金饑渴的大批民營企業家們對創業板仍趨之若鶩。他們不惜花重金、請能人、打通上市路,但最終能夠走到最后的仍是少數;對于創業板的市場參與者而言,從1200點跌到600點竟然還不算痛。痛并快樂著、帶著愛去投資已然成為另一種境界。而創業板高管在限售股解禁后,不惜以辭職為代價的“勝利大逃亡”,也備受市場詬病。“創業誠可貴,守業價更高,若為錢財故,兩者皆可拋。”這是網友對創業板股東套現的最貼切比喻。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2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3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4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
- 5研究發現手機有毒iPhone一代最毒
- 6摩托羅拉南京員工簽字期限延后一個月
- 7膠卷三巨頭的生死轉型:富士進入化妝品行業
- 8iPhone 5首日預訂創下200萬部新記錄 大超預期
- 9蘋果維修條款修改后還有哪些“霸氣”未變?
- 10富士康的神秘與開放:員工跳辣舞 自稱“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