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亞馬遜中國類似的還有新蛋。這家在美國以3C開始的知名電商,入華已有10年。而其目前在中國內地的市場份額已不足1%。近年來,新蛋中國經歷了多次的換帥風波。這家被離職高管公開表態為沒有未來的公司,也被認為是失敗在對本土化理解的缺失。
一名原新蛋中國人員對記者透露,新蛋中國掌握實權的不是總裁,而是委員會成員。這些委員會成員并非均來自核心部門的首要責任人,而是遍布層級以及一些中國區以外的高管。在具體運營上,新蛋中國照搬美國模式,對每個業務模塊都設立了繁雜的流水,這對于追求快速的中國市場,則表現為效率低下。此外,新蛋將全球各地區的采購權統一集中為總部采購。新蛋中國只是成為了一個缺少市場投入資源和決策權的運營執行中心。
入華運營業績更差的是日本樂天。這家日本最大的網絡零售企業在2010年通過與百度成立合資公司樂酷天,涉入中國電商。其中,日本樂天持股51%、百度持股49%,運營權由日本樂天方面負責。但這種股權分配較為均衡的模式,也并未帶領樂酷天走得更遠。
原樂酷天總裁江尻裕一曾表示,樂酷天對中國內地電商市場的競爭環境預計不足,尤其是在市場推廣方面與中國內地電商公司競爭不具備成本和資金優勢。此外,他也承認,中國大陸用戶的消費習慣與日本、中國臺灣地區有較大差異,這使得外國公司很難通過管理、運營、戰略的模式復制來獲取當地市場份額。2012年4月,日本樂天與百度紛紛宣布樂酷天團隊解散。
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問題
電商分析人士李成東認為,表面上看國內的電商市場門檻較低,不重視品牌和文化,低價競爭常態化,但實際上這也抬高了對國外巨頭的涉入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