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但此前在公眾眼中百度已經是一個平臺了。
李明遠:百度經過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縮短用戶到達搜索框的路徑”,第二個是“提升用戶到達搜索框后的體驗”,第三個是我們正在經歷的。互聯網未來不是一個行業,而是服務能力,每個行業都用到互聯網,以后每個公司都會互聯網化,百度要肩負起更多。我覺得這是一個蛻變,說現在是百度的二次創業,也不為過。
南都周刊:那么接下來哪件事更重要?是云計算還是移動互聯網?
李明遠:其實是一件事。用簡單的話來說,在移動時代依然“成為人們獲取信息,找到所求的方式”。之前我們做的是信息平臺,今天要提供完整的生態系統服務平臺。類似“去哪兒”,“愛奇藝”,原來只提供信息服務,而現在越來越注重搭建生態系統。以前推薦一些站點就行了,現在很可能是一個應用,甚至是陀螺儀,未來還會有紅外線、虹膜識別、NFC近場通訊,這一切會讓搜索變得更神奇。
南都周刊:但百度并不是布局最激進的,我知道有圈地圈得更大塊的公司。在更廣的層面,谷歌甚至最后提升到要去做清潔能源。百度如何分配時間?
李明遠:保守估計安卓手機明年估計會有3.5億新增用戶,這樣的話中國安卓手機用戶會接近6個億,這是一個巨大的空間和機會。但做平臺不會像做產品那么快,真正做一個平臺,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另外,這不是主觀意志決定的,我們要根據市場需求量來判斷,不能一下投資太大,因為設備折舊很快。正如我前面說的,移動互聯網最終拼的是服務和產品。如果服務和產品不好,用戶是沒有粘性的,即使你圈住了地也沒用。
南都周刊:但移動互聯網比我們原來熟悉的互聯網節奏更快,很多大公司都倒在了布局階段。
李明遠:現在下結論仍然言之過早,做用戶需要的東西什么時候都不晚。但是做得越晚,時間的代價就越大。有的人比你早一點,先積累的經驗既可能被你所用,也有可能成為壁壘。而一旦決定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就要去拼。都說創業苦,到美國一看,硅谷根本沒有緊張到我們這個程度。但是你要看到中國現在面臨著移動互聯網的絕佳機會,有點像全民高考,不拼一下怎么甘心?
南都周刊:有外媒認為中國肯定會出現蘋果和三星之外的第三種模式。在你看來這個模式已經清晰了嗎?
李明遠:我覺得還沒有。中國經歷了思想上的解放,接下來可能是真正的所謂資源上的解放。為什么都是美國先做一個東西然后國內copy?資源的配置是市場來決定的,需要公平的評價機制和決策機制,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
南都周刊:好些公司內部已經形成自己左右互搏的狀態了,百度呢?
李明遠:我覺得也會有。以前的百度是舉全公司之力去做好一兩件產品,現在舉全公司之力去完成一個使命——為用戶提供最便捷最準確的信息。百度今天的氛圍很好,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未必知道別人在干什么。對資源的解放,對人的解放,公平評價機制的建立,我認為這是每個大公司都走過的路,比如通用。
南都周刊:你有和Robin(李彥宏)去探討這一個層面的問題嗎?
李明遠:有,公司管理層面都會探討。我沒有跟他具體交流過哪一家企業,但對于我們應該怎么做事情,他在公司內部的闡述很明確。
南都周刊:那些得了大企業病的公司也都會這么想,但他們想的和做的可能是兩碼事。
李明遠:我們確實在做。比如授權,充分的授權。百度現在能做到責任和權利高度同步匹配。這兩年我們提倡從全公司的共同目標做事,比如更多圍繞目標設立的事業部,業務更加垂直化。百度一直追求“群狼精神、團隊合作”,假以時日,我相信大家能看到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