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加速提升全球面板市場話語權
2013-01-06 07:18 東方早報
液晶面板作為不可取代的關鍵性核心顯示部件,2001年至2006年,面板成本占彩電生產成本的80%左右。近年來這一比例有所回落,但也在70%左右。長期以來,掌握液晶面板核心技術的曾經只有韓國、日本和中國臺灣企業,中國內地彩電企業因此一度遭遇“缺屏之痛”。
在全球平板面板領域,韓國一直是大尺寸液晶面板的最大生產國,產量最多時曾接近全球一半;隨后是中國臺灣地區,液晶面板產量約占全球30%~40%。日本占全球份額的10%。由于中國內地前些年沒有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彩電企業的液晶面板曾全部依賴進口。
復旦大學平板顯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華表示,6家境外面板企業之所以出現在華價格壟斷現象,主要就是因為這些企業面板產量巨大,在全球市場擁有重要話語權,而國內之前并沒有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彩電企業只能全部依賴進口,在面板供需關系中處于弱勢地位。
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在全球平板顯示行業,確實存在價格協議聯盟,美國、歐盟之前也多次對一些面板企業的價格壟斷進行過處罰。此次發改委的處罰,希望能對相關面板企業起到敲打和警示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價格執法對進一步促進相關產業合作與技術交流,有效提升我國彩電企業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僅保修期延長政策一項,每年可為國內彩電企業減少維修成本支出3.95億元。
加速提升平板市場話語權
為打破液晶面板長期受制于人的困境,近年來國內液晶面板行業迎來投資高峰期,企業爭相擴充產能,紛紛斥巨資建設大尺寸面板生產線,中國內地也成為全球面板生產線投資最為密集的地區。在2011年下半年,中國內地企業自主投資建設的兩條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京東方8.5代線和華星光電8.5代線相繼投產,終結國內不能生產液晶電視面板、全部依賴進口的歷史。
目前,我國已形成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及成渝四大平板產業集群,擁有4.5代及5代以上面板產線各8條,在建擬建面板生產線共8條。2012年中國內地彩電面板的產量達到2400萬片,占全球份額的10.5%,預計2013年規模可達4400萬片,占全球份額17.6%。
國內最大面板企業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向記者表示,“從2005年以后,國內液晶面板企業就面臨著與國際企業共同競爭的生存環境,并迎來快速成長”。正是在這一產業背景下,發改委此次的處罰舉措,傳遞出液晶面板市場將更加注重公平競爭的信號。國內面板企業未來要想真正發展起來,關鍵還是要提升自己的技術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為推動國內面板產業發展,自2012年4月1日起,我國還將進口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的關稅稅率,由原先3%的暫定稅率,調整為執行5%的最惠國進口關稅稅率。進口關稅的上調,對國產大尺寸面板企業構成實質性利好。
專家表示,通過處罰價格壟斷,提升進口稅率,以及本土面板企業的努力,產業鏈的逐步完善和提升,中國將來才能在平板顯示領域最終打破壟斷局面。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三星因價格壟斷被罰 “最高罰單”緣何被疑成
- 22013年影響小企業的七大技術發展趨勢
- 32012年9大不靠譜預測:科技大佬占7席
- 4數字化如何影響全球消費者行為
- 5三星設備驚現漏洞 或使手機變磚塊
- 6中移動收回尾號888的手機號稱其屬于“國家優
- 7警方已對聯通充值卡失效立案 聯通未正面回應
- 8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9《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10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