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華為手機研發人員對記者說,國產手機應該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研發上,因為看上去,由內到外,大家都“長得差不多”。有人曾經戲謔,國產手機應該統一叫做“安卓手機”。
從系統來說,一直以來,谷歌Android、蘋果iOS、微軟WindowsPhone三大移動終端系統三分天下,其中,Android占據60%左右的份額。工信部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Android手機占據了國內智能手機系統絕對優勢,入網款式占比97.7%,出貨量占比達85.3%。
“國產手機中的自主操作系統更多的是在為Android ‘整容’,并沒有構建相應的生態系統,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在 Linux 或其他開源操作系統內核等基礎上套上一個框架,并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上述研發人員稱,一旦未來OS進行收費,終端價格又上不去,國產手機的處境就會變得很被動。
“這和過去幾次高峰的情況很類似。”一名上游觸摸屏供應商對記者表示,國產手機在一定程度上喜歡扎堆,在技術和趨勢上考慮得較少。像目前市場主流是4.5英寸和4.7英寸的屏幕,做大屏幕的量并不多,很多都是雷聲大雨點小。
有業內人士評價,這是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于簡單的“交鑰匙”方案,很多手機廠商在研發能力上本來就很弱,那種“只需要把主板、軟件集成到一起,加上零部件”就可以賣的模式已經深入人心,再加上去年下半年開始的庫存壓力,很多企業顯得更加謹慎、遲鈍。
“2013年將會是手機品牌分化之年,那些在差異化上找到自己節奏的公司已經在去年賺到了錢,比如OPPO。”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對記者表示,OPPO在一款產品外觀上的投入已經高達上百萬美元,其設計師會借鑒香奈兒口紅外觀造型,在手機產品身上加入了金屬裝飾條。
“規模不應該是大家追求的重點,在紅海中找到自己的細分市場更為重要,這樣才有錢賺。”王艷輝說。
逆轉機會
2012年最賺錢的手機品牌是什么?也許行內人會說是OPPO或者小米,抑或魅族,如果不計入數據卡業務的話,華為手機也跑得不錯。
對于魅族與小米,有人總結道:前期對于技術的狂熱追隨者以及有遠見者的充分營銷,為后期爭取實用主義者以及保守主義者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前期那些“技術達人”的口碑傳頌,消費者腦海中已經呈現出“品牌”概念,對于普通大眾而言,魅族與小米已經擺脫其他國產山寨的概念,產生了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而華為手機則是依靠自有品牌進入了海外運營商渠道。
華為終端的內部資料顯示,手機業務目前在美國、西歐、印度、日本、中國等地區建立了9大研發中心。“華為的研發創新,還是供應鏈、營銷體系都是全球性的,而這些能力其終端公司都可以共享。”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受益于華為強大的整體實力,其終端具有三大優勢,首先能夠將其既有的ICT產業信息通信技術的優勢融入到手機產品,如將云計算平臺和最新移動寬帶技術納入其中。其次,可以憑借已有的知識產權,與操作系統、芯片平臺、內容服務商等廠家形成更加開放的合作關系。再者,借助其全球化經營的優勢,迅速實現本地化的生產和銷售。
“其實目前華為手機在海外,已經用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做出了口碑,排名靠前,甚至第一。” innos國產手機企業負責人王慷較為關注海外市場,他對記者表示,除了拼規模,國產手機如果想過得好就要靠細分和差異化市場了。但大多數手機廠商還沒有想好。
“對智能手機的理解,所有的中國廠家在不斷地追求速度、追求產品,其實我們真正忘記了我的消費者到底是誰、我應該做什么產品、消費者需要什么功能,2013年應該要有一個回歸,我們分出產品線,我們分析人群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產品。”盧偉冰說。
王艷輝則這樣預測智能手機未來的格局,未來幾年將形成4+1的市場格局,4指的是全球四家主流的手機品牌,包括蘋果、三星、華為、中興,1則指以聯想等為代表的眾多本土品牌,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國產手機。而對于大多數國產手機廠商來說,“小而美”或許也是一條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