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濱海灣金融區的摩天大廈群(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童云)北京時間2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新加坡政府正在實施其投資131億美元建設“熱帶硅谷”的計劃,目的是培育下一代的科技企業家。作為這項計劃的一部分內容,政府已經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開辟了一個類似于斯坦福大學的宿舍區,希望能像后者那樣孕育出跟拉里·佩奇和楊致遠一樣優秀的企業家人才。
以下是這篇文章的全文: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的學生們紛紛跑去參加學校酒吧在周三舉行的“女士之夜”聚會時,伊什漢·阿格拉瓦(Ishan Agrawal)則坐在自己宿舍的公共休息室里,想要找到辦法利用互聯網打擊印度的貪腐行為。
22歲的阿格拉瓦是入住新加坡國立大學一個名為“N-House”的宿舍區中的90名學生之一,這些學生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N-House是按斯坦福大學宿舍的風格建設起來的,后者曾孕育出谷歌(微博)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這樣的優秀科技人才。他們會在周三晚上進行聚會,展開“頭腦風暴”來構思新的想法,或是尋找潛在的投資者——這是新加坡政府為建設“熱帶硅谷”而投資131億美元計劃的一部分內容。
“這就像是一個很大的約會派對,把所有人都集合到一起,也就是硅谷正在做的事情。”來自印度北部德拉頓(Dehradun)的阿格拉瓦說道,他曾在舊金山灣區的一家創業公司中做過一年實習生。作為新加坡政府計劃的一部分內容,他還曾在斯坦福大學學習過相關課程。“在這里,你可以坐在廚房里討論創業的想法,也可以在浴室里討論。”
通過攀登科技這道“天梯”,新加坡已經成為東南亞地區唯一的發達經濟體,從當年的一個貿易港變成了該地區最大的銀行業中心和電子、石油化工產品以及藥品的生產國。現在,這個國家正希望在軟件行業中攫取更大的份額。去年,軟件行業公司通過IPO(首次公開招股)上市交易籌集的資金總額高達280億美元。
N-House是在2011年8月份開放的,這是新加坡政府一項五年期計劃中的一環,這項計劃包括向新成立的科技創業公司提供最多50萬美元的補貼、為風險投資基金提供支持、以及鼓勵高校教授商業和企業家技能等,此舉旨在培育下一代的科技企業家。
政府補貼
“看上去新加坡對科技企業家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贊許的地方。”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約什·勒納(Josh Lerner)說道,他曾寫過有關促進企業家精神應該采取什么舉措的著作。“如果一項計劃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那么他們就會放棄這項計劃,或者是對其進行微調,然后嘗試其他的計劃。”
到目前為止,新加坡在科技創業領域中所取得的成功還寥寥無幾。這項計劃的“旗手”是31歲的達利斯·張(Darius Cheung),他已經在2010年以1000多萬美元的價格將其第一家創業公司出售給了安全軟件廠商McAfee,這家創業公司的主要產品是一個旨在保護手機數據的安全程序。
達利斯·張最新創立的一家公司名為BillPin,這家公司跟其他100多家公司都已經入駐一個名為Blk7的公共住宅區,這個經過翻修的住宅區是由新加坡政府和新加坡電信公司(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共同出資創建的,后者是該國規模最大的電信公司。BillPin允許用戶通過一個互聯網賬戶平攤租金等公共費用。
Blk71公司都會在辦公空間等方面獲得補貼,并可獲得免費的司法和會計服務。這些公司會與新加坡電信旗下風險投資基金的首席執行官埃德加·哈德里斯(Edgar Hardless)分享辦公空間,這個基金為移動相關創業公司提供支持。90%以上的租客都在開發基于互聯網的軟件和移動應用,幫助開發N-House和Blk71住宅區的國大企業(NUS Enterprise)的首席執行官莉莉·陳(Lily Chan)說道。
“就開創一家科技創業公司來說,新加坡是一個相對較好的地方”,達利斯·張說道。“無論從人才庫還是從資金方面來看都是如此——與我們最初開始創立科技創業公司時相比都要多得多。”
規模太小
新加坡的可上網手機和住宅寬帶服務用戶人數已經超過該國的居民人數,在這種環境下,新加坡已經成為了一個極好的試驗場地,安德魯·羅斯(Andrew Roth)說道,他在2011年從夏威夷來到了新加坡。羅斯開發的應用Perx旨在取代商店優惠卡,這個應用已經獲得了Facebook聯合創始人愛德華多·薩維林(Eduardo Saverin)的支持,他在2009年搬來新加坡,去年宣布放棄美國公民身份。
薩維林現在已經成為新加坡的永久居民,他向新加坡電信推薦了這家創業公司,羅斯說道。其結果是,新加坡電信在去年10月份宣布與Perx達成了一項合作計劃,將這個應用與其他應用綁定在一起。
雖然新加坡的發展水平有助于測試這些新的應用程序,但有些公司覺得其市場規模太小,拘囿了創業公司的眼光。
“當初我們所設定的目標之一是在六個月以內走出新加坡。”文森特·哈(Vincent Ha)說道,他已經將其創業公司Gushcloud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古希克勞德(Gushcloud)。這個應用允許社交媒體用戶幫助零售商做廣告,作為交換,用戶將可獲得商店折扣和優惠。“我們原本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所有事情,但當我們到硅谷以后才發現,很多公司都正在嘗試解決同樣的問題。”他說道。
自發選擇
“在新加坡,工作崗位比員工多,因此有許多人需要得到鼓勵才會作出成為企業家的自發選擇。”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部長張思樂(Teo Ser Luck)說道。“我們正在培養一批年輕的企業家,他們樂于接受新技術。”
張思樂同時還是新加坡創業行動社群(Action Community for Entrepreneurship, ACE)的負責人。自去年2月份以來,新加坡創業行動社群已經批準37個應用獲得其規模最小的商業撥款,金額大約為4萬美元。
“在批準這些應用獲得撥款的問題上,我們是相當寬容的。”達利斯·張說道,他是新加坡創業行動社群撥款委員會的成員之一。“與其他任何國家相比,在新加坡獲得初始資本都更加容易。”但帕洛阿爾托風險投資家艾迪歐·萊希(Adeo Ressi)表示,這可能也會是一種缺點。萊希麾下的風險投資基金Founder Institute已經為37個城市中的許多創業公司提供了幫助,其中也包括新加坡這個城市國家。
“在構建企業家生態系統的問題上,新加坡所做的工作在任何國家政府中都是最好的。”萊希說道,他一年會到新加坡三次左右,與該國政府官員進行會晤。“但是,我認為在為企業家提供便利方面,這個國家所采取的措施已經有些過火。如果企業家不能在私人資本市場上成功籌集到資金,那么他們很可能就沒有什么存在的價值。”
新加坡人口總數為500萬人。據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加坡已經連續七年在最容易做生意國家的排行榜上高居首位。另據米爾肯協會(Milken Institute)在2010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新加坡是亞洲地區企業家第二容易獲得資本的地方,僅次于中國香港。
土生土長
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也都在嘗試培育創業公司。據中國臺灣的“國家青年委員會”(National Youth Commission)網站顯示,該委員會在2011年中向2661名年輕企業家提供了總額2700萬美元的資金,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與此相比,亞洲地區兩大經濟體中國和印度則已經孵化出了百度(納斯達克證券交易代碼:BIDU)和印孚瑟斯技術有限公司(Infosys Technologies)這樣的全球性軟件公司,這些公司在創業初期幾乎沒有從政府那里獲得財務支持。
以培育土生土長的創業公司為目標與新加坡過去五十年時間里的經濟政策相背離,這項政策的內容是吸引埃克森美孚等全球大公司在新加坡開設工廠和設立辦事處。據新加坡貿易和工業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政府正嘗試培育年度營收超過8億美元的五大本土企業。
“我們將繼續實施吸引海外直接投資的戰略。”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的首席執行官劉德成(Low Teck Seng)說道。“與此同時,如果我們的創新活動和培育創業公司的措施取得成功,那么就會有許多公司發展壯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