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世紀起,日本開始加大力度探索電子垃圾處理的有效方式。如今,日本的“從商品到商品”的電子垃圾處理模式已在實踐中逐步進入良性循環。
環保技術中心
在日本西部兵庫縣加東市,有一家松下電器公司獨資興建的環保技術中心,大量廢舊家電在這里得到再處理。
與想象中環境臟亂的垃圾處理廠不同,占地近4萬平方米的環保技術中心被一片稻田包圍。而周邊的這些稻田出產的“山田錦”是釀造清酒的上好原料。該環保技術中心自2001年4月正式啟用以來,一直重視與周邊環境和諧共存,采取了降噪、除塵等多項措施,以降低廢舊家電處理對周邊環境產生的污染。
在這座高兩層的環保技術中心內,分別排列著處理廢舊電視機、洗衣機、空調和冰箱的4條流水線。自正式投入使用至2007年2月底,中心共回收處理電視機130.5萬臺、洗衣機102.8萬臺、空調72.6萬臺,以及冰箱89.3萬臺,再生利用率接近85%。
目前,日本的廢棄電器以上述4類產品居多,每年約有1800萬臺被淘汰,產生電子垃圾約60萬噸。這些廢棄電器中含有的大量鐵、銅、鋁、塑料和玻璃等可回收利用。
松下環保技術中心在日本并非獨此一家。2001年起《家電循環利用法》生效后,日本主要有兩組企業分別處理國內所有的廢舊家電產品:一組是以東芝、松下、勝利、大金等為代表的21家企業;另一組是以日立、三菱、夏普、索尼、三洋等為代表的20多家企業。目前,日本共有專業家電回收處理企業46家,許多企業的再生利用率都大幅超過法律規定。
分門別類處理
處理不同種類的電子垃圾有不同的學問,它們的處理方式不同。
廢棄電視機處理的關鍵是回收利用占其重量57%的玻璃。在處理電視機的流水線上,電視機外殼被卸下后作為塑料回收利用,玻璃純度不同的顯像管屏幕和后面的漏斗狀部分被攔腰切開,分別清洗、粉碎,得到的玻璃顆粒可再用于制造顯像管。
而在處理洗衣機的流水線上,洗衣機經粉碎后,依靠磁力和風力將鐵、銅和塑料分類,再通過多次分離精選,使各種塑料得以分類回收。
處理空調時,工人們先用專用裝置吸收壓縮機內的氟里昂,再把拆卸下來的熱交換器和壓縮機分別投入粉碎機,回收銅、鋁和鐵。
處理廢舊冰箱則先依靠手工取出冰箱內的塑料部件,再吸取壓縮機內的氟里昂,接著把主要成分是鐵的冰箱外殼投入粉碎機。由于冰箱的隔熱材料中也含有氟里昂,所以冰箱的粉碎和分選設備都是密閉的。
目前,家電技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所以原有的回收技術正在面臨變革。比如,彩電播放方式的改變,液晶、等離子等平板方式的推廣,以及帶干燥功能洗衣機的出現,都要求回收處理企業采用更先進的技術,以達到高精度挑選、高純度回收的目標。只有加快開發新技術,才能保證“商品-使用-回收-再生-商品”這一良性循環。
盡管電子垃圾危害極大,但如果處理得當,它們仍可以變廢為寶。在廢棄的電器中,可以提煉出許多有價值的金屬,比如金、鉑、銦;而在大量的電阻中則可以提煉出釕。銦被稱為金屬維生素,它的價格已經從2002年每公斤70美元上漲到如今的1100美元。
同時,隨著電腦、手機等新興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電子垃圾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家電的范圍。
而消費者對電子產品的頻繁更換,使得電子垃圾的數量更為巨大。根據經濟使用與發展組織的統計,2004年,全世界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總交易額已達到1.33萬億歐元,占世界國民生產總值的7.7%。隨之而來的是全球電子廢棄物的迅猛增長。目前,全球每年產生電子垃圾約4000萬噸。
執法有待嚴格
電子垃圾中包含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資源,除金、鈀、銀等人們熟知的貴金屬外,還含有許多電子產品不可缺少的稀有金屬。據了解,這些稀有金屬只有在生產鋅、銅、鉛和鉑等金屬時才能獲得,如果不研發從廢舊產品中高效回收利用這些物質的方法,就不可能在合理價格下實現這些物質長期穩定的供應。
液晶顯示器使用的銦是開采鋅時的副產品,目前價格已上漲到5年前的6倍,但是只有比利時、日本和美國的少數幾家工廠從事銦的回收利用。其他稀有金屬也處于類似情況,比如目前鉍的價格是2005年的2倍,釕的價格是2006年的7倍。
為此,2000年,日本政府頒布了《促進循環社會形成基本法》,同時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法律法規,如《廢棄物處理法》、《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建筑資材循環利用法》、《食品循環利用法》、《家電循環利用法》和《汽車循環利用法》等。
日本政府2001年4月起又開始實施《家電循環利用法》,規定電視機、洗衣機、空調和冰箱這4類產品的生產廠家有回收利用廢棄電器的義務,必須在專門的回收工廠妥善分解廢舊家電,把能夠回收利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加工后運往家電生產工廠;電器銷售商負責回收廢舊家電并送到廠家;消費者廢棄這4類產品時,應負擔回收和運輸費用。法律規定,上述4類產品的再生利用率依次要超過55%、50%、60%和50%。
2003年10月,經修訂的日本《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規定,廢舊家電必須由原經銷商或指定的回收專營店負責回收。這部法律還將電腦主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和一體機都列入循環利用對象,并規定銷售新機器時應事先將回收費用計入售價。
不過,目前每100萬臺廢舊家用電腦中,通過規定渠道回收的還不到1/10,其他的都流入了發展中國家。有媒體分析說,廢舊家電已在各國間形成了一條“看不見的流通渠道”。
在這條電子垃圾產業鏈中,除了發達國家將電子垃圾傾倒入發展中國家外,從電子垃圾中提煉出來的貴金屬也正回流入發達國家。最近,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進行一項調查,追蹤從日本出口的“雜品”(混有鋼鐵、有色金屬等金屬屑的垃圾)的下落。調查顯示,去年日本出口的“雜品”已急劇增長到200萬噸以上。東京一家電子產品回收公司的社長中島說:“這些出口的垃圾最終還要變身回到日本,我們可以將其視為資源再利用的一種嘗試,還能避免污染,真是一舉兩得。”
面對嚴峻的電子垃圾流通形勢,不少國家已經開始嚴厲打擊。但由于這一產業涉及的利益盤根錯節,因此治理起來難度仍然很大。據《讀賣新聞》報道,日本琦玉縣有300多家廢舊家電的中間處理企業,而縣政府廢棄物指導科的官員每年只組織兩次現場督察,很難發現哪些廢舊電器沒有經過處理。即使發現有違返回收管理法的行為,他們也無法逐一核查,及時依法糾正。因為出口電子垃圾利潤很大,許多日本廢舊品出口公司或者有國會議員撐腰,或者有黑幫勢力背景,地方政府也奈何他們不得。
在這樣的背景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總部位于東京的聯合國大學已經著手與各國電腦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制定電子垃圾循環利用的國際統一標準。這是以資源有效利用和安全處理為目標,首次嘗試推出世界通用的循環利用機制。
這個名為“解決電子垃圾問題”的新機制簡稱“STEP”,負責用國際統一標準管理電子廢棄物的處理程序,以建立從電子垃圾中回收銦等稀有金屬,并妥善管理回收物質的機制。“STEP”的倡義者包括微軟、戴爾等跨國公司,也包括政府機關,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學術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