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8月21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20分報道,據有關權威人士透露,工信部日前已經宣布從9月1日起正式實施電話用戶實名登記制度。目前國內的各大運營商和相關機構已經收到了工信部下發的通知,這意味著9月1號我國將正式啟動手機實名制工作。
一直以來,一些不法分子從事違法活動時,花幾十元買個卡,打完再扔,來無影去無蹤。還有滿天飛的垃圾短信不停騷擾我們的生活。所以,手機實名制的呼聲由來已久。但手機實名制真正出臺后,人們又在懷疑這項制度的可操作性:怎么對待那些不愿實名登記的用戶?在街頭巷尾兜售手機卡的商販會從此消失嗎?下面是中央臺記者梁盛、實習記者陶薇薇的報道。
據了解,手機實名制工作將分兩個階段進行:從9月1日起對新增電話用戶進行實名登記;待相關法規出臺后,用三年時間做好老用戶的補登記工作。
目前國內手機用戶已經超過7億,而沒有進行實名登記到達3.2億。要為全國數以億計匿名用戶進行補登記,工作非常沉重。國內知名電信專家陳金橋對此次出臺手機實名登記制度進行了詳解。
記者:根據統計,現在的移動電話用戶中,沒有實名登記的有3億2千1百萬,這么大的量要進行重新登記,應該如何操作?
陳金橋:第一是給一個比較長的過渡期,由運營商用不同的渠道去做,這次還設定了三年過渡期。另外,有運營商的渠道,有社會的渠道,有一個切實的方案。從我們嚴格地估計看,現在運營商主營的渠道現在是嚴格開始執行的。補登記的手續應該說是比較繁瑣的,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我們覺得應該動用多種手段。特別提倡我們運營商能跟消費者之間運用一種新型的電子渠道,但是電子渠道需要一些手段來支撐。比如說需要上傳身份證,身份證的掃描圖片什么之類的。另外還需要核實,還需要我們的后臺系統跟公安機關的戶籍登記系統有一個相應的核實。
記者:我們知道有一些人,包括之前一些運用手機詐騙的人不愿進行實名登記,對于這部分人我們有什么應對措施嗎?
陳金橋:如果三年以后沒有完成,我們預計肯定不會百分之百全完成,就可能被強迫終止服務。不是說三年一到馬上,而是會有一個提醒,給一個寬限期什么之類的。因為有些像在國外的會有些特殊情況,自己沒法辦。所以我們覺得電子渠道很重要。對于這種情況,我覺得一方面可以終止,另外還要給他一個寬限期,另外就是所謂的自然淘汰。
記者:這個規定從九月一號開始針對新用戶開始實行,但是現在很多街邊小鋪還在賣,以后是不是不讓賣了?
陳金橋:這有一個清理的過程,最配套的基礎性條件是運行商如何對待社會的代理渠道。運營商自有的營業廳或者是比較大的合作的營業廳都容易做到硬件的改進,人員的培訓等等。但是對于零散的報攤或者是流動售貨亭,代賣的這種渠道一種比較低的或者是外圍的渠道。如何去處理,我覺得也是需要一個過程,可能不是簡單地完全不準賣啦,可能配一些相應的遠程終端。
來源:中國廣播網陳金橋說此次出臺的手機實名登記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打擊手機不良信息和詐騙犯罪。然而一些業內人士卻對這項規定是否能徹底遏制住“垃圾短信、詐騙電話滿天飛”的現象提出質疑,新浪科技的資深編輯康釗就是其中的一位。
康釗:手機實名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詐騙,但是真正的大規模的群發短信的詐騙并不是用點對點的短信方式來實現詐騙的,是用手機群發器來發送。一般來說,一次能發幾千條,甚至幾萬條,而且是借用別人SP的代碼來發。手機詐騙不在于手機實名制,而在于經營商是不是真的有決心切掉短信群發器的功能。短信群發器實際上是很多地方運營商增值業務的一個賺錢的工具。
更麻煩的是,手機實名制還將讓三大運營商失去相當多的用戶。不少業內專家表示,國內很多用戶使用預付費卡完全是因為其無需實名登記,可進行各種短期匿名使用,所以一人多號的現象非常普遍。實行實名制登記就有可能意味著電信運營商現有的套餐設計和收費模式的完全失效。
康釗:舉個很簡單的例子,現在很多農民工出門打工身份證沒有帶,而一旦實行手機實名制之后,他們可能會被迫放棄使用手機號,這就可能導致運營商的新增用戶大量流失。另外一種不方面在于比如我們現在很多農民工在本地打工會買一張號卡,他去別的地方打工又需要去辦一張新的號碼,用身份證去辦。這會給用戶感覺到非常不方便。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用戶覺得如果是可用可不用,那就不用了。這樣的話用戶流失肯定是必然的,所以我們的運營商應該想很多的辦法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其中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取消漫游費,實行全國的長話、市話和漫游的統一。從長遠來看,如果實行手機實名制之后,好處就是能夠推動取消漫游費和長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