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報記者 邱延波/文 張曉冬/圖
惠濟區老鴉陳街道辦事處薛崗村有一片豪華聯體別墅區,共有統一風格的別墅16套,每套面積將近400平方米(上圖)。然而,這些別墅建成后卻鮮有人住,荒廢長達5年之久。村支書稱,這些別墅是“給村里做出特殊貢獻的專家”的;但村民說,沒見過這些專家對村里有啥貢獻。
●村民舉報豪華別墅荒廢5年
惠濟區老鴉陳街道辦事處薛崗村位于鄭州市區西北,緊臨連霍高速下道口,被稱為鄭州市北郊的“窗口”。村民們給記者打電話說,這個“窗口”里有一片別墅區,共有8棟別墅樓16套別墅,荒廢長達5年之久。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薛崗村。在這個別墅區內,除了小區大門邊上一位三十多歲的看門人,整個小區不見一人。記者看到,這些別墅樓統一紅色的大門、紅色的琉璃瓦,四周空地上則種著各種花草樹木。整個小區只有3戶沒裝修,其余13套別墅內空調、太陽能熱水器一應俱全。小區里還有一個籃球場,唯一的籃球架上還銹跡斑斑,村民說很長時間沒見人來打過籃球。
一位姓楊的村民告訴記者,那片別墅,被村民稱為“紅樓”,又叫“專家樓”。2001年,薛崗村特聘了16位專家、教授做顧問,他們后來成為“榮譽村民”。
一位村民拿出一份2001年12月21日的會議記錄,上面寫有12位顧問的名字(總共有16位“榮譽村民”,其中4位會議記錄上沒有標出名字),其中3位是省農科院的研究員、副研究員,3位是省農業廳的農經師、總經師、副處長,3位是省農業開發辦的副處長,一位省外經貿廳的處長,一位河南農業大學的教授,一位河南財經學院的副教授。
為了讓這些“榮譽村民”為村里引資金,拉項目,村里辟出一塊40多畝的土地送給這些“榮譽村民”,讓他們自己蓋別墅。這塊地最初是基本農田,后來挖成魚塘,承包給姓范的兩個村民。地送給“榮譽村民”后,村里就中止了承包合同。
2003年,這些別墅開始建設,2004年完工。建成后,別墅里卻一直沒人居住,直到最近,才有一家搬了進去。一位姓王的村民說,這些“榮譽村民”說是為村里做了貢獻,但從來沒見到他們做出過什么貢獻,“他們就是變相騙老百姓的土地,沒給村里辦一件實事”。
村民以一位姓梁的“榮譽村民”為例。“此人曾在二七區農經委工作過,薛崗村聘其為顧問,他還是建造‘紅樓’的負責人。村里給他發工資,提供車輛和住宿,結果他卻利用村里提供的便利,跑自己的事。他以引項目為由,占用了村里四五十畝地做試驗田,然后把這些地以每畝每年300元的價格租出去賺錢”。
村民說,現任村支書王小四是當時的支書兼村主任,“別墅的事,沒人敢問。凡是村里租出去的地,從來沒看到過合同,我們要看合同也不讓看”。
●唯一住戶是“榮譽村民”弟弟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這個別墅區。敲開唯一一家住戶的門,一位將近60歲的男子穿著內衣開了門。該男子姓梁,是村民說的梁姓“榮譽村民”的弟弟。梁某說,別墅為上下兩層,每層198平方米,建設費用將近20萬元,裝修花了5萬多元。一樓是三室兩廳,帶寬大的樓梯間,樓梯上鋪著紅地毯。二樓是四室兩廳一衛。頂樓是露天陽臺。
站在樓頂,環顧四周,只見別墅都是統一的風格,統一的樣式,清一色的紅色房頂,豪華氣派。周圍村民的住房則高低錯落,參差不齊,甚至還有些許破舊。梁某說,這個別墅是他養老的地方,是自己出錢建的,但地是村里的。
●支書不知“榮譽村民”的名字
在薛崗村村委會,記者見到了村支書王小四。問及別墅荒廢一事,他說,住的人極少,但不代表不住,“偶爾會有人去住”。
王小四說,別墅用地是村里當時批給“榮譽村民”的,別墅是他們自己蓋的,這些人都是當時“對村里做出過特別突出貢獻的專家”,主要是幫助村里搞策劃,謀發展,協調項目。為他們批地蓋別墅,“當時村里還開了會,黨員代表和村民代表都知道這事”。“這些‘榮譽村民’為村里做了哪些貢獻?”記者問。王小四說,自從聘請這些專家后,村里建了一個很大的養殖場,養殖奶牛1800多頭;還建了30多個大棚,種植花卉和苗木。
昨天下午,記者再次向薛崗村村民求證。不少村民告訴記者,種植花卉和苗木“是當時上面定的政策,根本不是那些‘榮譽村民’搞的”,而“那個養殖場是一個叫‘別啟明’的人弄的。他是薛崗村的女婿,自己原來辦的有養殖場,后來越做越大,搞成了現在這個規模,跟那些專家扯不上關系”。
記者問住這些別墅的都是哪些專家,王小四稱,記不清了,具體材料都放在村檔案室里,“現在管檔案的人出差了”。“既然這些人都是為村里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人,作為村支書,為啥連一個專家的名字都記不?”王小四對此沉默不語。
●16套別墅啥手續都沒有?
在薛崗村,提起這些豪華別墅,村民們都知道。“蓋了好幾年了,好像一直沒啥人去住。俺天天從門口過,從來沒進去過。”一位騎自行車的村民說。
記者以買房為名詢問別墅區附近一家煙酒店的女老板。她說:“倒是有不少人問這些房子賣不賣。不過,這些房子沒有土地審批手續,沒有房產證……啥手續都沒有!”在老鴉陳辦事處,記者要求查看這些別墅的土地審批手續。黨政辦公室的主任趙曉燕告訴記者,“主管領導和土地審批項目的工作人員目前都在外地學習,無法查看”。
●農大教授承認在薛崗村有別墅
昨天下午6時許,記者按照那張會議記錄上的專家名單,找到河南農業大學名叫吳一平的教授。在電話中,他承認自己“曾是薛崗村的‘榮譽村民’,但時間已經很久了,當時發沒發榮譽證書,記不清了”。他說自己“確實在那個別墅區有一套房,但很少去”。記者問他為薛崗村做過哪些貢獻,他稱“當時主要是幫助進行協調,引進了一些項目”。接著,他以“我很忙,明天還要會見一個領導”為由把記者的電話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