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新林院8號是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方案皆誕生于此。近日,在未取得施工許可的情況下,這座院落內幾間“鴿籠”房初現模樣。記者走訪發現,新林院諸多大院內出租房林立,有的百余平米的院子居然擠下7、8間出租屋。文保部門稱,新林院8號這種“有文物價值但不是文物”的“準文物”保護有法律瓶頸。
在清華大學內居住的尹先生發現,新林院8號丙,即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內大興土木,幾間面積不大的平房初現模樣。尹先生認為此舉涉嫌違建,會對梁思成故居造成破壞。
昨天記者站在院外高處看到,故居屋頂上磚瓦被掀起,縱橫兩道磚墻將本就不大的新林院8號院丙院切割得更加局促,磚墻上的水泥還沒有干透。
海淀城管清華園分隊一名工作人員稱,昨天他們聯合清華園街道城管科工作人員一起到新林院8號院叫停了違建。
清華園街道城管科隊長穆先生介紹,該處施工并沒有向城管科辦理相應手續,城管科8月29日曾勒令其停工。昨天該處再次施工,城管科將其工具扣押,再次令其停工。
昨天,清華大學房管處一名女性工作人員表示,學校建房都要走基建處,“我們土話來說,誰家要(私自)壘個墻肯定就屬于違建呀,我們基建處現在沒有(新林院8號丙院施工)這項工作,再說這又涉及文物保護。”
記者就施工者及居住者身份向城管科科長穆先生詢問,他表示并不清楚。
昨晚,清華大學新聞中心副主任于先生就此事答復記者稱,由于特殊的歷史原因,在清華校內的老建筑中新增了大量住戶,新林院8號院也是這樣的情況。當時在原有建筑之外增建了廚房等部分生活必需設施,這些設施并非近年來新建的,而且學校也嚴格禁止住戶在原有基礎上再行擴建。
于先生表示,清華大學一直致力于對校內具有歷史意義的老建筑進行妥善保護和利用。學校將多方籌集資源,進一步通過置換、回購等多種方式騰退出名人故居并予以妥善保護。
“準文物”保護遭遇法律瓶頸
-記者追訪
不僅是梁思成故居,清華園內許多名人故居如今都已顯露傾頹,且很多都被住戶打成隔斷,對外出租。記者以租房為名探訪了新林院的一間院子,房東稱床位早已住滿。100多平米的院子里大約加蓋了7、8間小屋,每間小屋約5、6平米,屋內只有兩張單人床與書桌,小一點的房間已無落腳的空間。
“這里的環境好,許多考研的人住。”房東說每個單間是900元,即一個床位要450元。
“新林院8號目前只進入文物普查名單,還不能算是文保單位。”海淀區文委文物執法大隊隊長邱先生說,我國每幾年公布一批文物保護單位,而新林院8號目前還不是文物保護單位,并不受相關法規的保護。
“有文物價值但并不是文物,在保護方面也很困難。”邱隊長說,在對這種“準文物”的保護上有瓶頸。
按照新林院8號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住戶打隔斷或砌墻影響房屋承重結構,對房屋本身將造成損害,“多且雜的住戶居住也會破壞建筑本身”。
邱先生表示,在梁思成故居的保護上,他們會對清華大學提出建議。畢竟,新林院8號作為梁思成故居是非常有文物價值的,“肯定會成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甚至市級的也有可能。”
-鏈接·新林院
位于清華大學校園南側,是筑成于上世紀30年代的教師住宅區,曾云集過一大批著名學者教授。新林院8號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居住8年的寓所。梁思成在此修訂新中國國旗方案、繪制標準圖樣。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方案也出自這里。2009年7月,市文物局明確要求保護梁思成住過的新林院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