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指望借助“金九銀十”大撈一把的開發商而言,“跌”字卻成了今年9月、10月樓市的主旋律,這勢必加劇開發商的資金饑渴。而隨著我國政府明確表態繼續堅定調控房地產市場,專家指出,在房價天平正處于反轉向下的關頭,樓市下跌的節奏勢必會加速,市場調整將不可避免。
樓市陷入量跌價松
從實際情況來看,9月、10月多個城市的樓市的確處于成交低迷狀態。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10月23日發布的監測報告,10月份上海商品住宅周成交面積為20.23萬平方米,比去年下跌了近一半;深圳商品住宅周成交面積為3.92萬平方米,比起去年同期的周成交面積11.21萬平方米則下跌了三分之二;另外,廣州、南京、天津、杭州等地周成交面積同比均處于下降格局。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表示,從樓市的發展歷程來看,向來是量在價先,樓市成交量的下降是必經的陣痛,然后才能實現部分高房價地區價格的實質性下跌。
而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表示,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分析可看出,全國房價拐點已初步顯現。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9月70個大中城市中,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17個,持平的城市有29個。楊紅旭預計,10月份全國房價拐點的特征將更為明顯。在市場方面,萬科、龍湖、中海等龍頭房企已開啟了降價潮,萬科在京項目金隅萬科城預計三期開盤價為14000元/平方米,比之前便宜近20%。
9月、10月份,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紛紛出現了一定規模的退房潮。從10月份密集發布的房企三季報中也可看出,開發商手中的存貨在不斷增加,一些企業負債率超過80%。為此房企正大量推盤,以消化庫存,如9、10月份北京共有55個住宅項目取得預售證,新增供應住宅套數合計為16000余套,形成了今年的推盤高峰期。截至10月30日,北京一手住宅庫存量高達11.8萬余套,處于近兩年來的高點。
堅定調控將加速房價下降
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表示,“正是在國八條限購限貸等政策打壓之下,市場出現了較大變化。去年以來土地的大規模供應、高開工率增加了樓市庫存;在需求層面,一方面以限購限貸為代表的政策極大地抑制了投資投機需求,另一方面購房者普遍處于觀望態勢,整個供求關系發生了逆轉。”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表示,限購令一方面排除了投機需求;另一方面,隨著有購房資格的購買力被日漸消化,市場上的有效購買力將會越來越少,所以盡管市場也在試圖消化政策,但隨著時間推移形勢只會越來越嚴重。
企業也在通過各種形式向地方政府反復打聽,何時、怎樣才能取消限購限貸,而一些取消限購、放松房產信貸等舉動也開始冒頭,一些房地產機構人士甚至對政策面很快取消嚴厲的房產調控措施抱有較大信心。
但就在10月2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明確提出,堅定房地產調控信心不動搖,繼續嚴格執行政策,進一步鞏固調控成果。
陳國強表示,這對于近期泛濫的各種雜音無異于當頭棒喝,等于告訴市場,房地產調控仍會繼續,限購限貸等政策并不會退出。這有利于引導市場預期,也必將加速房價的下降趨勢。
據記者了解,由于樓市量跌價松,全國土地市場也逐步趨冷,賣地難導致一些地方在調控上猶豫不決。陳國強同時表示,其實10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有一個亮點,即強調要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促進房價合理調整,以往很少單獨提到這一點,這不僅體現了調控手段的豐富性,也更加體現出調控的針對性,即對一些地方捂地等行為予以警示,有利于調控的推進。
而就在11月1日,廣東珠海市開始積極執行限購限價的雙限政策:本地居民、繳納一年以上社保或納稅證明的外地人在香洲主城區只能新購一套房;新申請預售樓盤價格不得超過11285元/平方米。分析人士指出,這表明調控仍在持續,短期內并沒有松動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