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中介無非就是有地利優勢的普通購房者,其他所謂的優勢都是幌子
未開盤銷售的新樓盤已在中介處公開“上市”成為二手房,買房者在購買新房的同時,還得再增付一筆價格不菲的中介費。近日,浦東金橋一大型小區的最后一批房源還未正式出爐,蠢蠢欲動的購房者卻在二手房市場內淘到了新房。中介方稱,幾家中介關系戶已經通過潛規則承包了大部分新房,購房散戶則有可能空等一場。而銷售部方面則極力撇清關系,并稱新樓盤強烈沖擊二手房交易,賣新房不過是中介拉攏客源打出的幌子。
未開盤樓房掛牌成為二手房
為了就近上班,選擇在浦東金橋地區購房的徐先生早早就相中了一個新式樓盤的最后一批典藏房源,“我已在售樓處進行了提前登記。”徐先生告訴記者,樓盤的地理位置和房型都符合自己的要求,由于要到下半年才正式開盤銷售,為了能第一時間挑選到心儀樓層,他決定先下手為強,并且經常上網查看該樓盤的信息。“二手房中介那里竟然有新房賣。”近日,徐先生在搜房網的二手房網板塊上看到了該新房的信息,在房源的詳細信息中,除了面積、房型之外,連每平方米的單價都被詳細標注出來。他再次進行搜索后發現,除這家中介,還有另外兩家房產中介也同時發布了賣新房的信息。
新房頓時成為二手房,難道真有所謂的內部房,還是開發商與二手房中介有著特殊關系?更蹊蹺的是,雖然開盤價還未出爐,但中介報的單價甚至遠遠低于其他二手房的價格。
中介稱已“包走”大部分新房
記者在該網頁上看到,小區地址、名稱以及所售房屋的房型全都被詳細標注,并顯示裝修程度為豪華裝修,只是在使用面積和建筑年代上顯示為“不詳”,但在銷售的樓層卻十分明確。
“你想要在售樓處買房子根本買不到。”按照網頁上留下的中介信息,記者致電這名留名為魏先生的業務員,他告訴記者,新房還未開盤,目前中介也只是在接受預訂。“售樓處和我們有一定的聯系。”他表示,購房者在支付定金后,樓盤一旦開盤,客戶就能第一時間獲悉,而之后,中介將陪同客戶前往售樓處,所有的購房程序并沒有太大差別,他強調,在樓房價錢上和開盤價無二,廣告上只不過刊登有誤。
發現記者對價錢優勢失望,魏先生馬上強調,在中介處訂房有“團購”優勢。“我們能保證你在第一時間買到房子。”他解釋說,幾家中介已幾乎包走了大部分新房,售樓處在得到相應好處后,會將房源先“照顧”給中介,而在售樓處登記的購房散戶只能碰運氣。
而購房者付出的相應代價則是購房價1%的中介費。而這次所售的樓盤全都是150平方米的大戶型,以周邊樓盤單價計算,全都突破了200萬元大關。按這個收費辦法,所需繳納的中介費都在2萬元以上。
售樓處:不可能和中介合作
“我們不可能和中介合作。”該樓盤銷售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離開盤日期還有一段時間,有意向的購房者早已紛至沓來,相比較于200套房源而言,人數已大大超出,樓盤并不擔心銷售問題。她介紹說,有意向的人只需在銷售處登記信息之后,在正式開盤之前兩周,銷售人員都將逐一致電通知。
而對于中介處“預售”新房,該負責人表示,這一區域的新盤發售勢必會影響中介的生意,為了拉攏有購房意向的客源,中介才打出新房的幌子,但實際上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一旦客戶登記了個人信息,他們就會不斷推銷手頭的二手房。
中介公司也是普通購房者
“其實中介公司也是普通購房者。”業內人士分析說,中介公司掛牌出售的新房并不能夠確保到具體的樓層和房號,可見并沒有所謂的內部房。按其描述而言,也是要等到開盤時,按照售樓處的正常程序辦理手續。由于距離新盤較近,他們能夠根據工作優勢,及時掌握樓盤開盤信息,屆時,中介公司將作為首批購房者去排隊,同時通知定房的客戶前來辦理手續。
他介紹說,中介公司并非“合作方”,充當的也不過是普通購房者的角色,只不過借地利優勢從中牟取暴利。為此,他建議購房者不要被中介忽悠,而應親自到售樓處詢問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