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推進的湖北武漢市姚家嶺城中村改造,是武漢市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項目。變舊為新,改亂為治,對城市建設和改善居住環境是大好事。但這項涉及3716戶家庭、近2萬人的改造項目,卻受到很多被拆遷戶抵觸。
他們為何不愿拆遷?城中村改造項目的拆遷安置是否存在問題?相關部門應如何化解這些糾紛?記者進行了實地調查。
4月6日,記者再次來到武漢姚家嶺城中村改造項目所涉及的群建村、吳家灣村。
村子已是一片狼藉,大片被拆毀的房屋、成片的磚頭瓦礫包圍著孤零零的一小片四五層高的房子。偶爾一兩戶鐵門緊鎖,里面住著仍未搬走的被拆遷戶,他們已經堅持了近一年。
拆遷安置補償方案,未征求被拆遷戶意見就出臺
“我們對拆遷安置方案非常不滿意。”當記者詢問為何不愿拆遷時,群建村的鄧良汛說,方案出臺前沒有征求大家意見,也沒有公示,甚至連什么時候開會決定的,大家也不知道。
“突然有一天墻上貼出拆遷公告要求15日內搬遷,他們內定的安置補償方案就已經寫在上面。”群建村的被拆遷戶吳蘭英說。
據了解,姚家嶺共有18個自然村,基本都位于武昌的中心繁華地帶。2010年9月8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了關于姚家嶺村征收土地【2010】第111、112、113號公告,拆遷范圍包括群建村、吳家灣等7個自然村。2010年12月28日,政府將該地塊賣給了尚文房地產開發公司,規劃用途為商業、金融業和居住。
城中村改造則于2011年4月28日正式啟動,需要拆遷房屋2164棟,涉及3716戶家庭、近2萬人。
拆遷前,由于村集體經濟早已改制成武漢星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股民代表于2011年3月22日通過了《姚家嶺村城中村綜合改造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安置與補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