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地產在北京的首個地產項目——恒盛歐洲公館,業主們正遭遇“房欺”。業主爆料,項目開發商通過增厚墻體,違規增加建筑面積,要求業主補交房款,否則不予交房。此舉,開發商被指多收數千萬元。
違規增加建筑面積一事,此前開發商曾被北京規劃委行政處罰。在詢問筆錄中,公司副總經理馬瑞君曾承認違規,并表示“愿接受處罰”。然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恒盛歐洲公館項目負責人汪南卻不認同違規的說法。她認為,當時只是開發商沒有及時去備案,導致規劃部門在規劃審查中出現了異常現象。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業主和開發商對簿公堂
杜紅(化名)目前正遭遇來自開發商的“房欺”。
她家的小區名叫恒盛歐洲公館,該項目位于北京海淀區玉泉路,為恒盛地產在京的首個項目。
目前該小區11位業主正與開發商對簿公堂,業主法律維權的焦點問題之一就是開發商違規增加面積引發的經濟糾紛。
據杜紅介紹,恒盛歐洲公館于2009年12月19日開盤,她于2010年上半年在此處購買了一套房屋,2011年11月收房時被通知,她所買的房屋面積增加了3平方米,需要補交近11萬元的房款,否則開發商不予交房。
按照相關規定,交房時,實際建筑面積與商品房預售合同中的約定面積間可允許3%的浮動率。
開始時,杜紅對此也沒太注意,然而后來發現,該小區的鄰居皆出現增加面積補交房款的“異常”現象。
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業主維權代理律師——北京市京華律師事務所律師王佳紅對此“異常現象”解釋說,恒盛歐洲公館開發商恒盛地產旗下的恒盛陽光鑫地(北京)置業有限公司通過增厚墻體,從而達到不增加套內面積,但增加建筑面積的方式,致使每戶業主的面積都增加了,相應的,在收房時,也不得不補交房款,相當于開發商通過此法,變相多銷售了一些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