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商報報道,原本為新居工程的郫縣友愛鎮“清河民居”(清河上院),搖身變成了開發項目,安置并已入住三年的66戶本地村民怎么也想不通,本為在一起的樓房竟被一墻隔開,內外環境天差地別;已入住的295戶外地購房者,正為開發商曾經承諾辦理房屋產權卻遲遲不能兌現而感到煩惱。
近日,“清河民居”的承建者又向媒體投訴稱,已經修建完畢并投入使用的3萬余平方米建筑并未移交手續,而相關質監部門也沒有對房屋進行合格驗收,承建商血本無歸。
新居工程咋成了合作建房
本月初,本報接到楊仕高的投訴稱,他是郫縣友愛鎮“清河民居”項目的承建商,在修建清河民居新居工程中因“開發商”資金短缺,進度款滯后,導致血本無歸,至今虧損了490余萬元。
他稱,在和成都清河民居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成都清河民居公司)友愛鎮新居工程項目“清河民居”建設過程中,以所謂合作建房的形式向社會公開銷售,并未竣工驗收就向業主交付使用。開發商不但坑了自己,還坑了當地村民、也坑了外地購房者。
楊稱,清河民居項目用地屬于集體土地,是從當地村上租用的,按照成都市改善農民居住條件實施新居工程的相關政策,新居工程建設的農房住宅應全部用于農民安置,嚴禁房地產開發,同時成都清河民居公司以合作建房的名義掩蓋了非法目的。他說,清河民居已經修建好的十棟樓房中,只有四號樓用作村民安置房且被用斑竹綠化帶隔離成獨門獨棟。同時,成都清河民居公司以合作建房的名義自2007年上半年起將其余9棟房屋對外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