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竣工驗收備案證》上面公示的13棟樓總面積只有175433平方米,但測繪站出示的《房屋面積測繪技術報告書》中實際銷售的權屬面積卻達到196912.39平方米,這多賣出的21479.39平方米的面積是從何而來?”6月26日,武昌安順家園業主江先生拿著諸多數據對記者說到。
江先生是一位從事測繪行業多年,并且從事過房產行業的老技術人員。2007年10月他在武昌安順家園購買了一套商品房。2009年4月30日,江先生收房時,在查證由武漢市建委出示《湖北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證明書》后,發現該小區本期銷售的3#樓至15#樓,總建筑面積為175433平方米,而武漢市房地局江岸區測繪站出示的《房屋面積測繪技術報告書》上,這13棟樓總共銷售的權屬面積竟然達到196912.39平方米,兩者相差21479.39平方米。江先生稱,根據自己的計算,即使去掉兩個部門計算方式中存在的墻體面積差異,這13棟樓的總面積也相差了約13000多平方米。
26日下午,記者跟隨江先生和該樓盤30多名業主一起來到武漢市房地局咨詢相關情況。在房地局,負責該小區測繪工程的江岸區測繪站陳工程師解釋說,開發商公布的《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備案證明書》,是建管部門核發的,主要是對建筑質量的驗收,其中的面積數據,只是當初開發商上報的估測數,實際數據應以測繪部門為準。為了讓業主們放心,武漢市房地局產權處副處長趙江森當場拍板,由市房地局牽頭,組織武昌某房產專業測繪公司免費為業主重新測算小區實際面積。
27日,記者聯系了武漢市某房產開發集團專門負責土地與工程報建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對于房地局的說法表示了質疑,他認為,項目施工之前需要將該項目的規劃圖和建筑施工圖等向相關部門上報,其中包含小區的規劃、房屋結構、房屋面積、小區容積率等相關重要數據,相關部門核實備案后,小區需要按照規劃圖紙和施工圖紙嚴格施工,不能私自更改,所以小區竣工之后,由測繪部門進行實地測繪出小區實際的建筑面積與之前的審批面積不會相差太大。
29日,記者進一步聯系了湖北省工程建設管理局質量管理處一位負責人,該負責人也證實了上面的說法,稱《竣工驗收備案證》上公示的面積應該不會與《房屋面積測繪技術報告書》上的實測面積相差太大。
記者再次聯系江先生了解到,第二次測繪工作正在進行。江先生稱,目前看來,重新測算的面積應該不會與原本的測算面積相差太大,而多出來的1萬多平方米到底是怎么來的,江先生將繼續向有關部門進行申述。
據了解,武漢安順家園位于武昌區中北路23號,屬于武昌中心城區,目前該樓盤的均價近7000元,這“憑空而出”的上萬平米,將使這些業主為此多付上億元的“冤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