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第一財經日報 總計超過40畝的土地和魚塘,加之600平方米的鐵棚以及幾萬棵觀賞樹,廣東順德杏壇鎮高贊村村民梁嘉斌卻只能獲賠11萬元,這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調查廣東順德違規征地時所遭遇的一幕。
參照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印發、2010年修訂調整的廣東省征地補償保護標準〔粵國土資利用發(2011)21號,下稱“廣東省征地標準”〕,上述補償遠遠低于正常補償標準。
而這也是包括梁嘉斌在內的高贊村村民不愿意在征地協議上簽字的原因。盡管早在2年前,梁嘉斌的上述土地和魚塘便已被征收,且因為補償款過低,多次協商未果,然而,今年7月17日,他已有8畝魚塘被強制埋掉。
被填埋的魚塘
7月17日早晨,梁嘉斌接到父親電話,他被告知趕快趕到自家的魚塘。“他們果真來了。”梁嘉斌立即出了門。
梁嘉斌回憶稱,此前的16日下午開始,便已有泥頭車在他家魚塘邊作業,堆積如山的泥巴,便是為填掉他家8畝錦鯉魚塘所準備。
17日上午9點,對梁嘉斌魚塘的填埋工作開始。在工作現場,不僅有電力局人員分工剪防止盜魚而圍在魚塘周圍的一圈電線,同時也有急救車在旁邊,以預備征地現場出現意外事故。
很快,梁嘉斌的魚塘被挖開了一個小缺口,魚塘里的水開始向外流,接著,挖土機開始一堆堆土往里倒。梁嘉斌試圖阻止,但是根本沒有辦法,四周田地里務農的村里人也趕來,但是大家對眼前的場景也無動于衷。
鏡頭里寬闊的水面上,幾條大錦鯉若隱若現,據梁嘉斌介紹,被填埋的魚塘里養著40條左右不賣的親魚,用來繁殖小魚苗,每條的價格大概在3萬元。
早在8年前,因家里窮,高中畢業便輟學的梁嘉斌便開始養魚,幾年努力下來,他和父親在隔壁鎮還開了一個魚場,等家中這邊魚塘里的魚苗長得稍微大一點,就運過去那邊賣。
梁嘉斌家里有6口人,家中其他兄弟姐妹都出門打工了,剩下他和父親在家養魚種樹。每年,這些觀賞樹、芭蕉和錦鯉能夠為他們家帶來40萬元左右的收入。
但這對于梁嘉斌而言,2天后,一切已經成為了歷史,2天后填埋工作完成,他賴以謀生的8畝魚塘已成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