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市住建委責成有關部門對西三旗限價房 瑞旗家園(旗勝家園)出租房屋的39戶家庭購房資格進行復核的同時,又有讀者向本報反映,在剛剛入住不久的清河小營美和園,有人正在把限價房裝修成“群租房”,對外出租。
調查1:
30%的房源準備出租
記者來到清河小營美和園小區,深紅色的樓房矗立在矮小的樹苗叢中,空曠的停車位里只稀疏地停著幾輛汽車,除了偶爾從各單元里走出來的一些住戶,更多的都是搬著水泥、櫥柜等物件來來往往的裝修人員。
“裝修房子嘛,裝出租的便宜,一套兩居室全裝修下來不超過17000元。我們給您的報價單,也是專門針對出租住戶的報價單,簡單大方,裝出來保準不愁租不出去,月租金至少在2800元以上。”小區路邊滿是拉客的裝修公司業務員,對于這些業務員來說,業主“入而不住”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
在西區1號樓、2號樓等各個單元的電梯里,壁柜上手寫的求租告示遍布四處。裝修師傅老白(化名)告訴記者,這兒幾乎每天都有來求租的人,都是在上地、中關村一帶上班的年輕人。很多房主在請他裝修時,就表示完工后要把房子租出去,據他估計,整個小區的出租戶能占到30%。“經我手裝修過五十多套房子,其中有十六七套的業主都要把房子對外出租。業主中有的是在遠處租房上班,有的是在其他地方本身就有房子。遇到朝我打聽租房的人,我看著靠譜的就把他介紹給業主。”老白對記者說。
在西區4號樓和11號樓的一層,有裝修公司、設計公司、房產中介的門面房,他們將房主的一套房子或兩套房子租下來,隔成辦公間、展示廳,接待小區里的客戶。這些裝修公司、中介也表示:“現在裝修的房子,30%左右都是準備出租的。”
調查2:
兩居室隔出5間房
求租的人多了,如何“物盡其用”,也被謀算起來,一套房里面住六七個群租客,也就不再是什么怪事。
記者跟隨房產中介人員來到該小區西區一套群租房里。80平方米左右的兩居室,在客廳中間做了一個隔斷,這樣便多出了兩間房。6平方米左右的小餐房也被做成了臥室的模樣。隔出的房間隔音效果很差,關著房門對面的聲響也能聽得一清二楚。而在鳥籠似的“小暗間”里,連通風的窗戶都沒有,擺下一張單人床后,就只剩下站腳的地兒。
“主臥和次臥的月租金分別是1300元和1000元,兩個隔間的月租金分別是700元和650元,‘小暗間’是300 元每月。”中介人員告訴記者,房主家住東城區,在那有一套房子,為孩子上學,暫時不住過來,美和園的限價房便拿來出租。他們和房主簽了3年的合同,由他們負責將房子租出去,價格和房間內設施設備均由中介定奪。
在美和園的業主論壇上,也有網友爆料,“西區某號樓2單位503租得最邪乎,給隔成了5個房間”,“703給隔成了4個房間”,“某號樓2單位501也是這樣出租的,把空調管橫穿過北窗戶”。
業主表態:
位置太偏無奈出租
在記者采訪時,多數業主都不愿搭話。小王算是比較熱情的,他告訴記者,他是在北京上大學后留下來的,一直和妻子住在單位提供的40平方米左右的一居宿舍里。他申請了限價房并通過了審批。可沒想到,房子太偏僻,簽約的時候,他從單位趕過來需要用一個多小時。“這來回倒車太浪費時間,所以我寧愿先蝸居在單位提供的小鴿籠里,先湊合湊合,把這邊的房子租出去,等有了小孩后再考慮搬。”
據了解,抱有小王這樣想法的限價房業主不在少數。由于種種原因,他們不得不暫時把限價房出租出去。
市民觀點:
覺著有些不公平
繼西三旗瑞旗家園限價房被指出有39戶住戶擅自出租后,限價房出租就成了近期熱議的話題,多數市民不贊成限價房出租。網友MNF在焦點網論壇上留言說,“限價房占用的是全社會的資源, 政府讓利, 相當于全體納稅人在讓利給你們。”
市民小劉對記者說:“限價房是僧多粥少,聽說北京還有5萬多戶人家申請不到限價房,可申請到的人卻是占著不住,讓老百姓心里多少覺得有些不公平。”
專家說法:
一部分租金應上繳
限價房到底該不該出租?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此前表示,只要合乎法律、政策的規定,在不轉換房屋性質的前提下,可以將其出租。
資深評論家舒可心認為,將限價房租給商鋪,這個政府很好界定,但出租給住戶,很難界定。只要政府對限價房住戶的資質進行切實審查,證明不存在違規虛假行為后,應該允許其出租,并將戶主信息公布于眾。調查后證明確實高出限價房申請標準的住戶,要堅決收回。
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云峰提出,即使允許出租,政府也要對限價房進行動態管理,租期超過一年的,可視為確實不需要限價房,由政府將其收回,并且業主在一年內收益的租金,也應有一部分上繳給政府相關部門,作為保障性資金回饋社會。
北京大學徐滇慶教授說,政府應該將關心的重點從中低收入的社會“次窮”人群轉移到底層收入的社會“最窮”人群,由低往高地分配社會福利,才更加符合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