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市進行大規模危舊房改造,已有16萬戶居民住上新房。(資料圖片)記者 張質 攝
前天,國務院法制辦召開專家研討會,聽取了民法、行政法方面的專家對《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拆遷補償條例(草案)》(簡稱新條例)的修改意見。比起現行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新條例或將增加幾大亮點,如政府擬專設部門負責拆遷和補償;有望先補償再拆遷;房主如對拆遷有異議可提起訴訟等。
昨日,重慶社科院法學所丁新正研究員在解讀這些亮點時說,擬新增的亮點凸顯出法治的進步,比較充分地保護了被拆遷人的合法權益,客觀上能減少拆遷人與被拆遷人之間的矛盾,有利于社會和諧。
解讀
亮點1:
拆遷中擬先補償再拆遷
擬專設部門負責拆遷補償
記者:這樣做對被拆遷人有何好處?
丁新正:目前,我市還沒有明文規定補償的先后順序,拆遷中先斬后奏的事情時有發生,被拆遷人往往處于弱勢地位。如果實行先補償再拆遷,被拆遷人將有更多談判籌碼和選擇余地。
記者:會不會因此出現更多“釘子戶”?
丁新正: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在維護被拆遷人的權益(私權)時,如何限制私權濫用也很重要。目前,在我市的“城中村”和城郊拆遷中,個別被拆遷人的要價超過市場價兩三倍,有的動輒就要求賠五十萬、上百萬元,有關方面應當加以研究,如何更好地平衡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
亮點2:
擬專設部門負責拆遷補償
記者:此舉的作用何在?
丁新正:這有利于相關人員集中精力,更專業地解決拆遷方面的問題;也有利于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的溝通,同時防止有關部門推諉塞責。
亮點3:
擬對公共利益進行界定
記者:修公園或建酒店,在商業利益與公共利益面前,補償是否會出現差異?如何防止打著公共利益旗號損害被拆遷人權益?
丁新正:補償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地塊的用途,開發前就有公示,市民可以監督。同時,市民可去規劃主管部門查詢。如果有變更,可向規劃部門投訴。如果違法變更,利害關系人還可要求相關責任人擔責。
記者:專家們現在研究探討的是國有土地上的拆遷問題,那如何維護集體土地上村民的合法權益?
丁新正:目前,一些地方的村組治理比較混亂,村干部“一言堂”現象普遍存在,在土地使用權流轉過程中,村民利益時常受到損害。建議學習河南 “4+2”工作法,即“四議兩公開”:黨支部會提議、黨支部和村委會“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決議,決議結果公開,實施結果公開。
亮點4:
被拆遷人不滿意可以起訴
記者:采取這種途徑維護權益的人多嗎?
丁新正:現在的拆遷中,被拆遷人因為不滿意而采取訴訟途徑來維護合法權益的比例較少。新條例若明確此途徑,發生在拆遷領域的維權行為將更加合理、有序。
鏈接
縣長動員棚戶區拆遷
告誡居民“勿以卵擊石”
黑龍江省東寧縣號稱該省首個人均收入超萬元的縣,在連續多年大規模拆遷的基礎上,又在今年初提出,三年內拆除縣城內剩余的60萬平方米平房。
據了解,在東寧“拆遷大躍進”背后,卻隱藏著“拆遷聽證會光聽不證”、“拆遷主管部門同時也是拆遷人”、“政府利用權力制作‘拆遷人’所需文件資料,再自己審查自己的‘申請資料’,自己給自己頒發《拆遷許可證》,最后再自己給自己仲裁”等一連串問題。而東寧縣的拆遷工程也同時引發了拆遷戶被打,甚至自焚等諸多沖撞。
今年5月11日,東寧縣委書記孫永先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檢查了縣城棚戶區改造工作進展情況時說:“省政府提出要用五年時間完成縣級棚戶區改造,我們東寧縣要在三年內完成縣城棚戶區改造。”5月27日,東寧縣政府召開了棚戶區改造動員大會。據參加大會的一位領導干部介紹,“這次拆遷大會全縣四大班子領導全部參加并且表態,紀委、法院、公安局、建設局等領導都表決心全力支持強遷。”縣長任侃還告誡“釘子戶”:不要以東寧人民為敵,不要以卵擊石。
河北市民房子遭強拆
拆遷辦稱“不小心碰倒”
在還沒簽訂拆遷協議之前,張家口市退休女市民溫春梅的房子,被不明人員砸壞了門窗。派出所在查看現場后要求溫春梅去所里作筆錄,誰知等溫春梅從派出所回來后一看,這次房子竟然倒塌了一半,所有的家具都被埋了進去,而剩下的兩間也變成了危房。而當地拆遷辦對此的解釋竟然是:“在清理旁邊垃圾時不小心碰倒了”。11月23日,這樣的場景和解釋在張家口市橋西區戲劇性的上演。
12月15日,當地派出所針對此事表示,經過調查,拆遷辦承認房子是他們在清理周邊垃圾的過程中不小心碰倒了,由于不小心碰倒房子并不是故意損壞,所以不能立案。同日,張家口市橋西區通順街拆遷辦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房子確實不是故意拆的,而是雇傭大型鉤機在清理垃圾時操作不當,不小心把房子碰倒了。
“誰相信房子能被碰成碎磚爛瓦,這樣的解釋根本說不過去,”溫春梅說,自己是一個無依無靠的退休女工,還得供閨女上大學,現在連家也被“碰”沒了,而有關部門對此竟然推來推去,日子實在沒法過了。據燕趙都市報
背景1
今年7月13日至9月25日,市人大常委會對市政府主城區危舊房改造進行了專項評議及滿意度測評,結論是“決策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是落實‘314’總體部署的重大舉措之一,深得人心,人民群眾是滿意和擁護的”。
16萬戶居民告別危舊房
補償安置政策解決后顧之憂農轉非人員辦養老保險
市危舊房改造辦公室有關人士說,從2008年起,我市3年內要完成786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5年內完成全部改造任務。其具體拆遷時序和計劃是:2008年側重市民居住密集區域、房屋安全隱患突出的地區和城市重要干道、節點區域,計劃拆遷230萬平方米;2009年是集中攻堅階段,計劃拆遷 400萬平方米;2010年主要是收尾階段,計劃拆遷156萬平方米。
我市危舊房改造于2001年全面啟動,2001年至2007年,全市共下達危舊房改造任務660萬平方米,實際完成909.36萬平方米,近16萬戶居民告別了危舊房屋。
補償安置政策解決后顧之憂
在危舊房改造過程中,我市加大了對被拆遷人的政策優惠力度。如對在規定搬遷期限內選擇貨幣安置的,除享受貨幣安置補償費和提前搬遷獎勵費外,根據區位差異,每戶還可獲得1至3萬元一次性貨幣安置特別獎勵費。
同時,我市對被拆遷人在子女義務教育、最低生活保障金發放等方面也給予了人性化考慮。如被拆遷居民遷出原地后的義務教育入學,拆遷時可一次性選擇6年內繼續在原戶籍所在地按原招生辦法入學,或在遷入戶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劃片招生的就近學校入學。
農轉非人員 辦養老保險
不僅僅是城市,農村的拆遷也有相應保障。
2008年2月,我市出臺《重慶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試行辦法》和《重慶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農轉非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試行辦法》,建立了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2008年1月1日以后,5.65萬新征地農轉非人員做到了“應保即保”和“即征即保”。同時,按自愿原則開展了2008年以前被征地農轉非人員基本養老保險補辦工作,已累計審核合格人員90.57萬人。
背景2
■1991年6月1日,國務院發布了《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001年6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對《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修改,并于當年7月1日正式實施。
■2007年8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9次會議通過了《城市房地產管理法修正案》。其中規定:“為了公共利益需要,國家可以征收國有土地上單位和個人的房屋,并依法給予拆遷補償,維護被征收人的合法權益;征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征收人的居住條件。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根據這一法律修正案的授權,國務院法制辦將《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納入了修改工作日程。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