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12月30日報道 12月初,記者再進四川地震災區,高速公路邊的兩幅公益廣告赫然在目:一幅是標語“災后的四川依然美麗”,另一幅是質監宣傳畫,寫著“四川質監溫馨提示:當您遇到假冒偽劣產品時,請撥打‘12365’”。這是一幅重建家園、捍衛質量的和諧圖。
監管“尺子”交群眾
3000余人受培訓
據統計,四川全省災后重建將消耗建筑鋼材3700萬噸、水泥3.7億噸、標準磚2100億塊、砂石10.7億立方米,給質監部門把關質量帶來考驗。“這是考驗,也是一種檢驗!”四川省質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劉云夏說。
在德陽市綿竹縣的一個大禮堂,記者親歷了一場“災后重建質量知識講座”。“根據國家標準的要求,強度為32.5的水泥只能用于墻面抹灰和地面處理等工序,不能用來澆筑房屋大梁和修砌承重墻”……會場是開放式的,坐滿了群眾,有不少人是當地的居民和建筑工人。
去年來,四川質監局共組成了3支建材質量宣講團,已在包括汶川縣等極重災區的10個縣(市)和18個重災縣(市)開展了巡回宣講,建設、質監、教育、衛生、工商、防疫等部門和300多個受災鄉鎮的負責人以及230多家建材生產企業、460多戶建材經銷商、1000多戶受災群眾代表等3000余人接受了培訓,向群眾發放《災后重建建材產品質量使用手冊》3萬余冊,形成了“人人都是質量監督者、人人都是質量協管員”的社會氛圍。
建材檢測“全、快、準”
產品平均合格率95.88%
地震災害發生后,四川省質監局分別在綿陽北川、德陽綿竹和什邡、廣元青川、雅安漢源、阿壩汶川建成6個精品建材實驗室,采購配置了1023臺套價值1079.74萬元的建材檢測設備。自今年6月4日運行以來,共檢驗建材產品19844批次,平均合格率為95.88%。為在建5346戶農戶免費檢驗磚、鋼筋、水泥16038批次;災區建材產品質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合格率提高了14個百分點。
“實驗室具有全、快、準的特點,極大保障了災區建材產品的質量。”綿陽市質檢所北川災后重建建材產品質檢站史站長的臉上寫著自豪,“全,就是對磚、水泥、鋼材等建材產品能夠進行全指標的檢驗,我們現在能夠檢驗56個指標320多個參數;快,就是檢測時間有了很大程度提高。如檢驗一個燒結磚樣品,1個小時可以出檢驗報告。檢驗一個鋼筋樣品,如果不做成分分析,2個小時能夠得出結論。如果加入成分分析,4個小時可以出檢驗報告;準,就是檢測數據準確可靠。比如對鋼筋的抗拉抗折試驗、應力完成、數據自動生成,都是電腦自動控制。”
群眾放心買建材
專項整治7類產品
“每一個建設工地,都有質監的工作人員在現場把關,我們購進建筑材料很放心。”一位建筑工地負責人介紹,“我們有兩套監管網絡”。
一年多來,四川省質監部門牽頭成立的建材質量檢查組多次深入6個重災區的10個極重災縣(市)和江油、漢源這2個重災縣(市),采取與基層政府座談、走訪群眾、明察和暗訪等形式,調查了解建材質量。同時,四川省質監局成立了建材產品質量專項整治領導小組,開展了鋼材、水泥、電線電纜等7類主要建材產品專項整治。
四川省質監局制定了《災區建材質量問卷調查表》,發放調查表5萬余份,全面了解了企業從生產、銷售,到農戶購買、使用和政府的監管,以及與建材產品相關的各個方面準確情況,為制定適合于災區建設的優惠政策提供了準確的信息。
四川實行重災建材企業各級質監負責人定點幫扶聯系制度、部門跟蹤服務制度、幫扶進度督查制度,繼續組織技術服務隊走上門,將省外特殊行業專家請進門,從隱患排查、設備檢修、儀器檢測、人員培訓、質量管理等方面幫助企業解決技術困難。
(本文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