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裝市場旺季的到來,家庭居室裝飾裝修糾紛和投訴卻也隨之水漲船高。據悉,4月份,市消協已接到百余起業主合裝修公司之間的糾紛投訴。
據市消協工作人員介紹,業主合裝修公司之間的糾紛投訴主要涉及,裝修公司不按合同施工,擅自改變施工標準。或者由于技術力量差,裝修延期和偷工減料,使用不合格材料。還有合同條款不規范,多數不利于消費者;保修產品質量不高,消費者不滿意;裝修后的服務質量嚴重滯后等問題。
市消費者協會提醒廣大的消費者慎重選擇裝飾商。對依法登記注冊的裝飾商,多方進行比較,包括經濟能力、設計實力、信譽口碑、技術水平,看營業執照、資質證書和稅務登記,看有無固定的施工隊伍,看其已裝飾竣工的家庭,街頭'散兵游勇'一般不要找。
同時,施工之前謹慎簽訂合同。合同約定要具體,特別是對于合同中的付款方式、工期、使用建材、工程驗收、工藝標準、違約責任等主要條款,工程預算表尤其要認真閱讀,防止被裝飾公司'套'進去,對于合同中的'霸王條款',不要輕易妥協。
消費者對于裝修中的水電、瓦工、木工、漆工及取暖工程等每項工序都要進行驗收,驗收合格后雙方簽字同意裝飾公司方可進行下一工序的施工。同時要經常到施工現場查看,有問題及時和裝修工人或裝飾公司交換意見,提出建議。竣工驗收時應認真對照工程預算表和工藝標準,確認符合合同約定和工藝標準再予簽字。初次裝修缺乏經驗或家中無人照看的消費者,最好花錢找個工程監理,負責裝飾公司所購裝修材料的驗收、管理和日常施工的質量監督;消費者如果有可能,主要的裝飾材料也可以自己直接采購,經雙方驗收后進行交接。
對于日常施工,只要是按合同約定進行,消費者一般不要多加干涉;如果裝飾公司違約,存在未按時竣工交付、偷工減料、工藝不達標或其它損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及時與裝飾公司協商解決;如果裝飾公司拒不承認自己的違約行為或侵權責任,消費者可向當地消費者協會投訴,也可向建設、工商等行政機關申訴,或向仲裁委申請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