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手法包括“銀行主動查詢”和“借款人聲明”
三部委“認房又認貸”的二套房認定標準上周五公布后,廣州的銀行何時開始落實這一執行標準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話題。
記者昨日從多家銀行了解到,新政公布一周后,廣州的多數銀行目前仍未接到具體操作細則的通知,但已有包括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在內的銀行開始落地實施“認房又認貸”,即二套房將按家庭實有住房數認定。
專家預計,如果嚴格落實“認房又認貸”和嚴格限制三套房貸的規定,將對房地產市場造成較大沖擊。
銀行要借款人出具聲明
“我們現在開始執行認房又認貸了”,昨日,廣州市場上,建設銀行的一位個貸人員對本報記者透露,不過由于房管局的登記系統“尚不完善”,不能支持查詢借款人實際擁有住房數量,“我們現在采取的是借款人自己出具聲明的方式”,這位個貸人員說。
據悉,由于借款人擔心在銀行系統中留存下不良信用記錄,在房管部門登記系統尚不完善的背景下,要求借款人主動出具聲明“具有不小的殺傷力”。
在另一個也開始執行新政的銀行——交通銀行,相關業務人員告訴記者,雖然現在該行還沒有出臺具體的操作細則,但已明確二套房按照“認房又認貸”的標準執行,對于如何“認房”,交行采取的方式是“銀行主動去房管局查詢”,借貸人只要出具身份證明等個人資料即可。
該行還強調,由于現在還沒有進入到實際操作階段,在房管局查詢會遇到哪些問題“尚不清楚”。
仍缺乏統一操作細則
億達按揭業務管理部副總監黃倩如也向本報記者證實,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浦發銀行均已明確表態二套房認定“認房又認貸”。但截至目前由于欠缺實質操作細則,“我還沒有接到過一份實際操作的任務”,黃倩如說,據她了解,現在已有銀行要求客戶在申請房貸的時候提供房管局出具的“家庭資產持有情況證明”,但這份證明是由借款人還是銀行前往房管局辦理,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其他多數銀行雖然回應目前還沒有開始執行“認房又認貸”,但“相信細則很快就會公布,認房又認貸將成為各家銀行的普遍操作準則”。而在此前,銀行普遍在確定借款人擁有房屋數量的方式上采取“認貸不認房”。
影響 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將進一步收縮
值得注意的是,廣東省政府官方網站上日前掛出了《轉發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下稱《通知》),在國務院提出二套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成等措施的基礎上,省政府進一步提出,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要嚴格限制發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嚴格限制發放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購買住房貸款。
銀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在二套房貸嚴格執行“認房又認貸”以及三套房款被嚴格限制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將受到較大沖擊。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消費者從銀行獲得房貸的時間已遠超此前,“房貸發放緩慢直接影響到了房地產市場的交易量”。
宏觀數據
5月新增貸款回落近兩成
與一季度高歌猛進的放貸相比,二季度信貸投放明顯呈現快速回落的趨勢。央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6394億元,同比少增275億元,較4月7740億元的新增規模環比回落近2成。
新增貸款略高于預期
業興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對本報記者分析指出,與年初的25.98%相比,M2增速呈現平穩回落的趨勢,對于消除通脹預期有良好的作用,不過M1依然處于高位,表明通脹風險沒有完全消除。另外,4月M2與M1之間的“反剪刀差”擴大,但5月這一趨勢沒有持續,反而收窄至8.9個百分點,預計其還將面臨趨勢性收窄。
魯政委指出,新增貸款的數量略高于市場預期的平均值6000億元,不過按照目前的投放節奏來看,全年新增7.5萬億元的規模應該不會被突破,說明把握信貸投放節奏和速度的監管要求得到落實。
信貸需求快速回落
5月票據融資繼續增加至377億元。魯政委認為,從以往經驗來看,票據融資呈現正增長一般都是經濟增長放緩的信號,“從目前來看,應該是信貸需求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魯政委說,“國家調控房地產和清理地方融資平臺的動作都使得信貸需求快速回落”。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擔心三季度信貸投放會出現大幅降低的情況,有可能出現貸款發放不出去的窘境。郭田勇建議銀行“未雨綢繆”,挖掘新的信貸投放點。郭田勇判斷,以“3:3:2:2”的投放比例來看,二季度新增貸款在2萬億元左右,6月新增額度將超過5000億元。(作者 劉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