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發布時,彼時11.9%的GDP增速還令人憂慮經濟過熱的可能。然而,短短數月之后,經濟下滑成為新的擔憂。今年經濟形勢再度展現了它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而如何避免樓市調整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需要重點關注。
樓市新政兩個多月來,京深等一線城市房價與最高點時相比已有所回落,個別樓盤甚至出現30%的降幅。然而,當前的市場表現距調控目標仍有差距。中指院新近發布的報告顯示,多數接受調查的購房者認為,未來一年房價將繼續回落。在此預期下,不排除部分城市房價回落至2009年底的水平。
從樓市對經濟的影響來看,1-5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36.2%,處于歷史高位,如果未來樓市成交持續低迷、房價回落,不排除房地產投資增速有20個百分點的下行可能。房地產在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中占20%的份額,再加上對上下游產業投資以及消費的影響,樓市“綁架”宏觀經濟的說法并不全是“聳人聽聞”。
但同時要看到,為避免宏觀調控政策的疊加效應,緊縮預期有所緩和。而在鼓勵民間投資新36條、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等一系列政策的作用下,房地產投資下滑影響將得到一定程度的“對沖”。再加上去年成交的期房將帶動今年相關消費,樓市的正常調整,實體經濟事實上是可以承受的。一位接近決策部門的專家表示,從投資、消費和出口三大需求表現來看,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可能在9%-10%,這將高于去年8.7%的水平。
然而,未來樓市以及經濟全局運行仍存在復雜變數。部分開發商已然擔心,一旦樓市真的跌至宏觀經濟以及金融系統難以承受的程度,消費者還不買賬怎么辦?從供需關系等方面來看,樓市長期上漲動力仍未消失,一旦迎來報復性反彈,誰來為新一輪上漲買單?觀察人士指出,樓市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行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除了利用金融手段管理需求外,還應完善供給管理,降低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并在條件成熟城市逐步推出稅收調控。同時,抓緊推進調結構和轉方式步伐,努力擴大消費,促進新增長點以及第三產業的崛起,從而順利度過轉變增長模式的陣痛期。 □本報記者 韓曉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