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生活在南通市區,買不起昂貴的商品房,又不符合條件入住廉租房和經適房的“夾心層”群體來說,7月1日公布的《南通市區2010年住房建設計劃》,絕對是個好消息。該市將建設一批“限價房”,專向“夾心層”出售,且房價比市價低3成左右。
據悉,由于近年來房價的過快增長,不同收入群體的住房消費出現分化,高收入和低收入兩端人群分別通過市場購房和政策保障兩條渠道解決住房問題,而中等收入中的部分群體即“夾心層”,由于難以承受高企的房價,也不會被納入廉租房、經適房的政策范圍,不得不為買房而煩惱,這一群體的住房矛盾正在日益凸顯。
經過調研,南通市將這一特殊群體也納入保障住房建設計劃。根據南通房管部門的初步設想,“限價房”的銷售對象為市區無房家庭及復轉軍人、優撫對象、勞動模范、獲得市級以上榮譽稱號等特殊家庭、引進人才、優秀農民工等;套型面積以中小套型為主,主要滿足家庭的自住型購房需求,與市場上改善性商品住房應有一定區別,建筑面積控制在75-90平方米之間。
同時,房管部門將適當考慮不同性別、輩份家庭成員的實際需求,套型以兩居室80平方米左右套型為主。限價商品住房定價原則為比周邊或同地區同品質普通商品住房價格低30%左右。 (通 新 郭小川)
-新聞鏈接
“夾心層”困局破題 公租房或將成為保障主流
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門聯合制定的《關于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意見》6月發布,其中明確提出:公共租賃住房供應對象主要是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許多業內人士都將公共租賃住房看做是今后住房保障的主要發展方向。之所以這樣認為,一方面是由于建設公共租賃房可以提高保障效率,公共租賃房租用者不可能擁有產權,從而無法到市場上以商品房價格進行套現,進而保證了公租房保障性質的實現。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公租房一旦大量進入市場,就可以直接稀釋掉大量自住性的購房需求,從而改變商品房完全賣方市場的局面,保證商品房市場的穩步健康發展。
其實早在指導意見出臺之前,上海、北京、重慶等地就已經開始就公共租賃住房的建設征求意見,解決“夾心層”的住房問題無一例外地成為各地公租房政策的核心指向。公租房也被這些城市明確為未來保障性住房的主要發展方向。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