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出了個“章魚哥”保羅,由于準確預言了德國隊的四場勝利,而被德國球迷奉為“預言帝”。而凈吞四彈慘敗給德國隊的阿根廷球迷則恨不得生吞活剝了它而后快,一家阿根廷報紙甚至給出了紅燒章魚、涼拌章魚的菜譜供球迷參考。可見“預言有風險,張嘴需謹慎”。過往的經驗來看,預言樓價的專家不少都栽了跟頭。最近,還有人問我樓價會跌多少,我的回答都是“神仙知道”。
日前,國土資源部部長徐紹史非常罕見地表態,稱“再過一個季度左右房地產市場可能會面臨全面調整,房價會有所下降”。掐指一算,樓價下降“大約在冬季”。不過,從廣州目前的狀況來看,降價已經在進行中。其實樓價的下跌已經沒什么懸念,最重要的是樓價會跌多少跌到什么時候是個頭。可是,恰恰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徐部長給出回答卻是:“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說。”形勢不容樂觀,“不好說”就是無底洞啊。
樓價無限期下跌不但發展商不答應,估計廣大人民群眾也不干啊,誰愿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供的樓變成負資產呢?個人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調整到什么時候,關鍵還是看政府的態度。最近溫總理主持召開湖北、湖南、廣東三省經濟形勢座談會時,再次強調了宏觀調控面臨“兩難”選擇,不過他的態度是“區別對待,有保有壓”,他重申“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顯然房地產業還是處在“壓”的陣營中。可見,中央對待房地產業的態度并沒有實質變化,現在主要要做的仍然是落實調控措施,觀察調控效果。而新華社隨后發表的“復雜之年看大勢——我國宏觀經濟形勢述評”,把溫總理的意思更加明白地闡釋出來。它總結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六大“兩難”問題,其中之一就是“房地產調控不可半途而廢,但房地產大萎縮也對經濟不利”。但文章的主旨依然是強調推進中國經濟的轉型,當然擺脫中國經濟對房地產業過度的依賴也是轉型的一部分。有業內專家曾對筆者說,房地產業之所以走到今天的局面,就是因為2008年的調整不到位所致,因此,此輪調整如果能夠走完一個完整的周期,對于房地產業未來的健康發展未嘗不是好事。(李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