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最吸引眼球的新聞莫過于農行的發行申購。7月8日農行公布的申購中簽率顯示,網下最終配售股數為50.32億股,配售比例為9.29260270%,認購倍數仍保持在10.76倍的較高水平。在股市持續低迷的環境下,農行仍能保持如此高的超額認購倍數,實在是不容易。
從網下認購的投資者機構來看,本次獲配的機構投資者中:保險機構占52.24%、基金公司占26.80%、證券公司占1.87%、財務公司占15.55%、信托公司占2.43%、QFII占1.11%。保險和基金明顯處于絕對優勢,表明機構投資者對農行低價發行的認可。從數據上看,9.29%的中簽率意味著散戶們用29480元購買11個號就有機會打中農行新股。這一中簽率在A股歷史上僅次于華泰證券的網上中簽率14%。
股市向來就是一個喜新厭舊的場所。由來聽得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當農行這個的新兵欣喜奔赴資本市場之際,地產公司的老將們卻面臨著走馬換將、下崗再就業的窘境。5月22日,金地集團董事、資本管理部總經理郭國強辭職;6月28日,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兼上海公司總經理趙漢忠辭職;7月5日,集團董事、總裁張華綱辭職。一個半月之內,金地集團的3位高管相繼掛冠而去,引發了人們對金地集團是否產生內杠的憂慮。
不過,7月9日公布的金地集團2010年6月份銷售情況讓人們對這3位高管的離職有了新的解讀。數據顯示,金地公司6月份共實現簽約面積10.02萬平方米,簽約金額10.83億元;2010年1-6月累計實現簽約面積48.29萬平方米,累計簽約金額53.76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42.8%、37.3%。由此來看,業績的大幅滑坡成了金地集團高管換將的誘因之一。
今年4月份國家推出地產新政之后,一線城市的房價出現了松動的跡象,而其成交量更是出現了大幅萎縮的局面,這讓地產業的上市公司很是受傷。
資料顯示,在房產新政正式“施威”的5月份,上市房企的經營業績出現不同程度滑坡,一線城市的銷售額環比均出現下跌,跌幅最多超過40%;銷售單價也有所下降,如萬科5月份平均銷售單價環比跌幅達12%,創下去年12月以來低價。香港上市房企龍湖地產、富力地產、碧桂園5月銷售額環比分別下滑39%、49%和27%。
業績的滑坡讓地產公司的掌門人們不得不痛下殺手,昔日的愛將成為了業績滑坡的“替罪羊”。5月12日,世茂股份董秘王東亮請辭;5月21日,宋林辭去萬科董事會副主席職務;5月26日,龍湖地產執行董事、首席財務官林鉅昌辭職;5月31日,王少劍辭去SOHO中國執行董事、財務總裁職務;6月2日,保利地產宣告執掌18年之久的李彬海卸下董事長一職;6月9日,深天地董事楊玉科、劉曉飛提交辭職報告。地產公司紛紛掀起的此輪“揮淚斬馬謖”風波將有可能隨著更多公司業績的下滑趨于深入。
面對地產業面臨的不利局勢,除了“揮淚斬馬謖”之外,一些上市公司選擇了將地產公司打包出售以絕后患的做法,這和去年很多上市公司把地產公司資產植入上市公司的做法有了天壤之別。
金種子酒9日晚間公布公告稱,公司將持有的安徽金種子集團阜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722.455萬元)全部98.16%股權轉讓給公司控股股東安徽金種子集團有限公司。
交易雙方于同日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以標的股權評估值8055.83萬元作為本次交易價格。通過本次交易,金種子酒公司將全部退出房地產行業。
其實,地產公司的業績下滑和股價下跌還造成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效果。這一次的倒霉鬼便是鼎鼎大名的法人股大王劉益謙,剛剛從認購京東方定向增發股中獲得暴利的劉益謙如今卻面臨著獲利回吐的尷尬,起因則是由于其購買了保利地產的定向增發股。根據相關安排,保利地產此前增發的共計3.5億股將于7月14日上市流通。而由于今年房地產股遭遇最嚴厲的調控措施,令包括劉益謙在內的認購人在持股一年之后面臨深套的尷尬。僅保利地產,劉益謙就認購了4500萬股,以發行價格24.12元計算,劉益謙的入股成本約10.85億元。若以7月8日保利地產11元/股的收盤價計算,劉益謙此役浮虧達4.415億元。可謂是“成也蕭何敗蕭何”。
就在地產公司紛紛走馬換將之時,航空大佬們卻把致富的希望瞄向了高端客戶,意圖通過“劫富”為航空公司的業績增光添彩。自民航局6月1日起對國內航線頭等艙、公務艙放開定價權后,國航、東航、深航等多家航空公司都已先后對各航線頭等艙、公務艙的價格做了調整,調整后的頭等艙票價級別升至經濟艙全價的 180%-230%,公務艙票價級別升至經濟艙全價的150%-180%。國航7月1日率先宣布調整國內航線頭等艙、公務艙票價水平,東航、上航7月3日也公布了各自的兩艙價格調整細則。與國航相同的是,東航、上航也大幅調高了頭等艙、商務艙的票價水平。其中,調價幅度最高的上海—北京航線,單程的頭等艙票價全價是經濟艙單程全價的250%。
對于航空公司而言,在航班時刻確定之后,頭等艙、公務艙的上座率對于航空公司利潤貢獻至關重要。由于有能力乘坐頭等艙和公務艙的客戶基本屬于高端客戶群體,其對價格的敏感度不高,但對時間的敏感度較高,因此,頭等艙和公務艙的適當漲價對于其上座率影響并不顯著。不過,由于以往各航空公司都要執行民航局的相關規定,頭等艙的定價不能超過經濟艙的150%,使得各家航空公司無法通過提價的模式來獲得更多的盈利。而在6月1日民航局對國內航線頭等艙、公務艙放開定價權后,航空大佬們立刻跟進,圖謀分享這塊誘人的大蛋糕。值得注意的是:不同航空公司對同一航線的頭等艙定價不同。另外,同一航線的不同航班頭等艙價格也不同。有航空公司負責人對媒體記者表示,“兩艙”漲價提高了航空業收益,“經濟艙就能提供更低折扣”。但愿航空業大佬們在劫富之后,能夠給經濟艙價格留出更多的折扣空間。
地產公司的老將們揮淚告別了自己摸爬滾打了多年的舞臺,航空公司的掌門人們卻在算計著頭等艙、公務艙漲價后給公司業績帶來的貢獻率。有人在哭,有人在笑,這就是國內資本市場的魅力所在。□ 袁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