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首飾行業的迅速發展,許多仿冒、假冒品混入市場,侵害了消費者權益。11月19日,記者從第八屆山西省首飾行業年會上獲悉,今后,質監部門對珠寶飾品以假充真的現象將加大處罰力度。
“鈀金冒充鉑金的現象就很多。一些不法珠寶商利用消費者'白金'的慣用稱呼,故意混淆鈀金和鉑金。售價100元/克的鈀金變個稱呼就成了300多元/克的鉑金。”省珠寶玉石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米糧川說,目前珠寶市場上"以假亂真"情況并不少見,就連成本僅幾分錢的玻璃也常常被充作水晶售賣。
“珠寶有假的,證書也有假的。”山西省質監局副局長高航則表示,珠寶首飾市場中,除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現象嚴重外,一些珠寶商甚至冒用檢測機構名義,制作假的鑒定證書。
針對以上問題,高航表示,質監部門將依法加大查處力度,根據國家產品質量法的特別規定,今后銷售假冒商品和偽造證書的行為,罰款將由過去的商品價格的1-3倍提高到10倍,調整處罰力度,警示制假售假者。
在年會上,山西珠寶飾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常務副站長史偉則提醒消費者,購買飾品時應了解有關首飾的佩戴常識,對無法確定真假及品質的珠寶首飾,可到專業的珠寶檢測機構進行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