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動不動就出問題 商家不再沖動撤柜 表示是否下架質檢部門說了算
商報記者 齊亞瓊 實習生 杜薇薇
繼前不久多美滋、惠氏等奶粉被曝疑似致患兒結石后,3·15前后又有一系列品牌被曝遭質檢部門調查,如強生嬰兒洗浴用品、白蘭氏雞精等。
面對頻繁的商品安全事件,鄭州多數超市表示商品是否下架取決于質檢部門,有的大超市還專門成立“物價質量科”,派專員應對類似事件。
■ 市場
質檢無結論 商品難定罪
近日,有媒體報道長春患兒因使用強生致病,該患兒在上海確診,他出生一個月后開始用強生產品,已經苦受近兩年的臉部紅疹折磨。
記者昨天了解到,國家質檢總局否認介入調查強生事件,但國家藥監局則表示密切關注此事,有關司局正在對相關產品進行調查。
雖然有患兒案例證明,但由于沒有國家質檢總局的表態,截至昨日,鄭州多數大超市并沒有對強生進行撤柜和下架。
不只是強生,近期媒體報道的白蘭氏雞精等食品安全事件,不少大超市均正常銷售。與此同時,國內一線城市大超市的反應動作也不及之前。拿此次強生事件來說,除了上海個別超市下架,廣州、北京等地均未出現下架報道。
是什么原因讓大賣場集體沉默?包括丹尼斯、世紀聯華、家樂福在內的鄭州多家賣場給出的理由是:沒有質檢部門的最終檢測結果和表態,不能判斷這一商品是否有問題。
■ 說法
不迷信網絡 不輕言撤柜
前不久,多美滋等奶粉被曝疑似致患兒結石事件,鄭州部分大超市曾在第一時間作出決定,下令賣場對某批次的問題食品撤柜處理,等隨后質檢部門檢測結果出來,確認沒問題才恢復銷售。
如今,隨著近期食品安全報道愈加頻繁,商家們走出去年9月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的陰影,不再“草木皆兵”,開始理智對待品牌商品的網絡傳聞。
“理性面對商品安全報道,并不意味著不重視食品安全。”丹尼斯大賣場企劃策略處處長楊雪告訴記者,近期食品安全不穩定,一旦有安全事件傳言,他們會第一時間在采購環節作出反應,首先就是暫停大規模進貨,核查庫存積壓,一旦有質檢部門的定論,及時做出處置。
“賣場如果單方面對被懷疑的商品下架處理,等于承認它有問題,如果一段時間后,質檢部門確認其沒問題,那么零售商和供應商都要承擔損失。”楊雪說。
■ 應對
大超市成立“物價質量科”
為了應對頻繁的商品安全問題,世紀聯華超市還專門成立了“物價質量科”。河南世紀聯華超市營運總監任琳介紹說,這是新成立的部門,以前只有兩個人負責物價市調,如今人員配備增加到7人,其主要工作除了調節賣場的價格信息外,另一重要工作內容就是發現食品安全報道,迅速作出反應。
在近期一系列商品安全事件中,他們第一時間掌握到社會輿論信息后,及時關注整個市場的反應,世紀聯華有關負責人表示,最終決定商品是否撤柜要以國家質檢部門的鑒定結果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