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娟娟 發自上海
“我覺得我和很多消費者一樣,被逼到了一個賭徒的境地,就是你扔硬幣吧,扔了硬幣如果是正面的話就信質檢總局的,如果是反面的話就信藥監局的,或者買或者不買,但是你想象一下,能這樣嗎?”
3月24日,央視著名主持人在《新聞1+1》欄目“強生:讓我如何面對你”專題里給予了上述評論。
3月13日,美國安全化妝品組織檢測出包括強生在內的多個嬰兒產品含有有毒物質。
3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消息稱:對強生(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的嬰幼兒洗浴用品進行的檢測結果顯示,26種31個批次產品中,僅有一種產品——嬰兒香桃沐浴露的一個批次檢出含有微量二噁烷,低于各國認定的安全含量。質檢部門還表示,會提請有關部門組織專家進一步分析,含有微量二噁烷是否會影響健康。第二天,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通報稱,經國家醫藥監督局保健食品審評中心和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核,未發現上海強生(中國)有限公司的嬰幼兒產品配方中添加甲醛和二噁烷。
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藥監局,兩個權威部門兩天內卻先后公開出了不同的檢測結果。“一個檢測出了有問題,一個沒問題。一個說檢測出有這個含量之后還說是否對身體健康有影響,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核實。可是另一個沒檢出來的卻明確地說,那個東西是有毒的物質,對人體是有害的。你怎么辦?”白巖松在節目中說,“我覺得這個時候非常艱難,這面是政府部門,這面也是政府部門,你信誰的?于是人們就會有各種各樣懷疑,比如有人會去懷疑,藥監局這回查出——同時也是跟上海藥監局一起查的——可是強生(中國)在上海,你說沒問題,會不會因為有地方保護主義在?而質檢總局在那說問題,大家也會懷疑,你開始不都說不打算調查嗎?國產的不都沒問題嗎?怎么又來了一個調查?”
接著,主持人問道:“這個事件我們發現像質檢部門也好、藥監部門也好,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是被輿論,被消費者不斷訴求推到需要來檢測這樣一個步驟當中,為什么這些部門相對來說比較被動?”
白巖松的評論非常尖銳:“我覺得經過了三聚氰氨事件之后,質檢總局在我們看來應該發生著非常重要的一些變化,包括理念。為什么沉默期會這么長?比如說在強生這個事件發生之后,很多記者打電話到質檢總局的新聞辦公室,結果無人接聽。我覺得涉及到強生像嬰兒沐浴露這樣的用品的時候,多少個家庭、多少個母親、多少個孩子、多少個擔心,我覺得應該把它當成更大的事情來看,躲避或者說像擠牙膏一樣,跟媒體躲貓貓,這不該是我們跟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關的部門該采取的一種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