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倒計時
來自成都市商務局的數據顯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優惠自2010年9月7日在成都啟動以來,截至7月4日,全市家電“以舊換新”銷售數量近40萬臺,實現銷售金額15.59億元。隨著夏日家電銷售旺季的到來,廢舊家電成為多家“以舊換新”回收、拆解企業爭搶的香餑餑。然而,今年12月31日,家電“以舊換新”的試點將結束,原先通過補貼等政策扶持建立起來的正規銷售、回收、拆解渠道將面臨嚴峻挑戰。
如何保護好初步建立起來的回收拆解體系?如何在國家政策扶持停止后建立長效機制,實現網點、市場、企業的無縫對接?
空間有多大?每年230萬臺報廢量
家電“以舊換新”自2010年9月7日啟動以來,成都市商務局流通產業處副處長李玉萍就一直關注各項數據的波動,她得出的結論是:“‘錢’景明顯,且四面開花。”——截至7月4日,全市家電“以舊換新”刺激銷量近40萬臺,回收舊家電42萬余臺,回收金額781萬余元,發放補貼資金6594萬元,“在拉動消費的同時,培育起本土的從銷售到回收、拆解的產業鏈,意義重大。”
然而,成都最大的民營家電回收企業萬家福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強卻是有喜有憂。通過國家扶持,萬家福獲得了回收認證資格,已在全市布局7家回收網點。如今萬家福已準備向省內二級城市布點。但憂心隨之而來:“以舊換新”政策剩余不足半年,沒有補貼后,市民還有沒有“以舊換新”的積極性,還會不會把廢舊電器賣給正規回收站?撒下去的網還能不能捕到魚?任強心里沒底。
想“捕魚”的當然不止萬家福一家。任強介紹,成都已有20多家受認證的回收企業,而成都全市的家電報廢量預估是每年230萬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迎來家電報廢高峰期,屆時數量更加龐大驚人。
成都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會長孫小平認為,建立規范、成熟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是一個國家和城市的責任。“我國面臨的石油、礦產資源缺口越來越大,必須重視再生資源的利用。”他表示,廢舊家電可以提取有色金屬、稀貴金屬、塑料、玻璃等,不僅有效地減少環境污染,還將有利于減少原生資源的開采和消耗。
消費者不知往哪兒送正規企業卻“吃不飽”
面對“230萬臺”的誘人“錢景”,正規回收、拆解企業卻“吃不飽”。
成都市商務局民生服務處處長扈靜春6月在金堂調研,年底即將投產的長虹電器廢舊家電拆解生產線讓她連連感嘆:“該生產線的年拆解量可達140萬臺,但廠方估計能拆解40萬臺就很不錯了。”
這并非產能嚴重閑置的個案。彭州仁新電子廢棄物資源再生利用(四川)有限公司是全省獲得認證的3家拆解企業之一,公司5條拆解線年拆解量達3萬噸,但目前連1/2的量都達不到,原因就是收不到貨。
任強說,成都20多家受認證的回收企業,但總共回收量也才40多萬臺。
廢舊家電去了哪里?回收和拆解兩個環節都困惑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