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家電質量的抽查之痛
日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公布了儲水式電熱水器、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家用太陽能熱水器3類熱水器產品質量的國家監督抽查結果,結果顯示,在25種不合格的熱水器中,能效不合格成為主要問題。而回顧近年來的國家或地方產品質量抽查結果,記者發現,能效問題一直是各類家電類產品抽查之痛。對此,相關專家指出,在社會誠信體系尚未建立完善之際,能效監管亟待加強。
能效虛標問題突出
7月20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2011年熱水器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結果顯示,本次抽查共涉及16個省、直轄市149家企業生產的155種產品,其中130產品符合標準規定,25種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
其中,儲水式電熱水器共抽查了天津、遼寧、江蘇等9個省、直轄市39家企業生產的45種產品。抽查結果顯示,有9種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不合格項目涉及額定容量、結構、接地措施、爬電距離、電氣間隙和穿通絕緣距離、24小時固有能耗系數等,其中24小時固有能耗系數不達標的有8種。
家用燃氣快速熱水器共抽查了上海、江蘇、浙江等7個省、直轄市50家企業生產的50種產品。其中有8種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不符合項目涉及煙氣中一氧化碳含量、熱水產率、燃氣系統氣密性和額定熱負荷下的熱水熱效率等,其中額定熱負荷下的熱水熱效率不達標的有5種。且均低于相關能效標準中84%的最低要求。
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共抽查了北京、河北、遼寧、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云南等9個省、直轄市60家企業生產的60種產品。有8種產品不符合標準規定,不符合項目涉及熱性能、外觀、貯熱水箱容水量。記者在相關公告中看到,外觀問題主要表現為,輪廓采光面積的實測值與明示值的偏差不滿足標準要求。對此,國家太陽能質檢中心(北京)相關工作人員解釋說,由于輪廓采光面積、儲熱水箱容水量其實均與產品能效相關,因此實測值與明示值相比過大或是過小都是不符合標準要求的。同時,記者發現,熱性能——日有用得熱量的標準值為≥7.5MJ/m2,但檢測中實測值最低僅為6.6MJ/m2。
能效門一再上演
其實,不僅是熱水器產品,回顧近年來國家及地方相關部門對家電類產品的質量抽查結果,記者發現,開始實施能效標準及能效標志制度的產品,能效虛標問題往往會成為質量抽查中的主要問題之一。
每年的專項監督抽查是重要監管手段之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主任助理張少君告訴記者,該中心的專項抽查遵循7項原則,比如被調查產品種類的確定,依據優先考慮政策關注產品,當年實施能效標識管理的產品及上年檢查合格率低的產品的原則。電熱水器就是由于上年檢查中合格率偏低而被列入今年的專項抽查之中的。但自2006年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開展能效市場標志專項抽查以來,能效虛標一直是抽查中的主要問題,且不乏知名企業登上黑榜。2011年度能效標志市場專項調查結果中,澳柯瑪電風扇、小天鵝電飯鍋、法羅力電熱水器等品牌產品赫然在列。此外,還有珠海雙喜、江蘇松橋、中山世禾電器生產(半球牌)的電磁灶產品。
又如,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推動下,剛剛走出叫好不叫座陰影的節能燈在能效標志制度實施之后又爆出能效虛標問題。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今年初公布了對節能燈產品的比較試驗報告,在53個抽查樣品中,僅有28個樣品的所有測試項目均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占樣品總數的52.83%。超過兩成的節能燈達不到節能效果,超過七成的節能燈功率實測指標未達到產品明示值。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近日也對該省企業生產的節能燈產品進行了專項監督抽查。共抽查產品100個批次。抽檢結果也顯示,一些企業虛標節能燈功率,實際則相去甚遠。
即使是最早實施能效標志制度的空調產品,2010年,有機構在市場上選取了11個市場主流品牌、隨機購買了30個空調器樣本[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分別委托國家家用電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電器能效與安全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進行了空調實際能效比檢測。檢測結果表明,除去3個能效等級造假的樣本,能效值虛標比較嚴重的樣本達到了7個,占總樣本的比例達到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