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日電 今天,作為我國制定的第一個智能家電行業統一標準,《智能家用電器的智能化技術通則》(以下簡稱《通則》)正式施行。
據悉,《通則》明確定義了智能家電是指采用一種或多種智能化技術,并具有一種或多種智能特性的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其對家電智能化水平提出了具體的評價標準,將家電“智商”分為5級,其中5級最低、1級最高。通過檢測的智能家電都將貼有類似能效標識的智能化等級標志,消費者可據此直接區分和評判智能家電究竟有多“聰明”。
為消費者提供選購參考
據了解,目前家電賣場小到加濕器,大到彩電、冰箱,各種各樣的電器大都打上了“智能”標簽,而鋪天蓋地的“智能”宣傳讓眾多消費者一頭霧水。在電器商場里,幾乎所有的導購員都在大力推薦家電的智能功效。與普通家電相比,這些智能家電身價起碼要高出不少。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事實上,智能信息管理系統與技術的研究和運用,既是當前國際科技發展的前沿,也是消費者關注的熱點。但一些學者表示,目前國內家用電器廠商存在濫貼“智能”標簽的情況。
有分析認為,《通則》的出臺將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智能家電發展方向,規范行業秩序,促使企業真正按照相關技術通則生產出真正的智能家電產品,將有助于規范當前家電市場智能概念炒作泛濫的現象,為消費者選購智能家電提供最簡單的決策參考。
智能家電補貼范圍尚無官方說法
據《信息時報》報道,早在第二輪節能惠民工程尚未落地之前,業內就揣測智能家電很可能和節能家電一起,獲得國家的財政扶持,在節能補貼正式實施一個多月后,市場更盛傳這一消息。不過,目前智能家電能否被納入補貼范圍尚沒有官法的說法,但可以確定的是已有家電產業和協會人士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產經觀察人士洪仕斌表示,“無論是從家電行業,生產企業,還是消費者而言,將智能家電納入補貼是一件好事,目前僅以節能補貼來刺激持續疲軟的家電市場,效果并不明顯,市場急需新的刺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