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千年歷史的紫砂至今卻沒有一個界定標準?昨日,有關紫砂國標的報道引起了市民和網友的討論,有市民提出,現在標準多如牛毛,但該有的卻沒有,標準是不是也出現了“結構性缺失”的問題?
檢測人員:質檢部門最關心的是保證產品無害
市民黃女士提出疑問,“紫砂已經有上千年歷史,為何至今都沒有一個成分界定標準?”
網友jacklylee007也直言,國家應該對某些產品缺乏標準就不能生產有嚴格的規定,“否則就會鬧饅頭方圓有標準而紫砂多少無所謂的笑話。”
負責陶瓷檢測的一位高工也表示,國家標準《紫砂陶瓷》竟然也沒有對紫砂的特征作出定義,在有毒有害物質限量上,又與強制性國家標準《陶瓷烹調器鉛、鎘溶出量允許極限和檢測方法》的要求相差不多(只是對鉛溶出量要求有不同要求),“這個標準似乎是多余的。”
“目前的標準與消費者的要求的確仍有距離”,國家陶瓷及水暖衛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佛山)高級工程師梁以流表示,目前的確有很多標準都有其局限性,現在科技發達,要從成分上制定標準區分真假紫砂難以做到,“現在科技已經可以做到,仿古陶瓷比真的古陶瓷還真。你確定了鐵的含量多少,他們也可以通過添加氧化鐵來達到要求”,“質檢部門最關心的是保證產品無害”。
收藏專家:單純從成分檢測上鑒定紫砂不可能
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紫砂專業委員會主任周小平也指出,紫砂是蘊藏在甲泥礦中,要單純從成分檢測上鑒定紫砂是不可能的,“如果要用科學方法分析,甲泥與紫砂的成分是很相像的,就像翡翠的白色和綠色部分的成分一樣。”甲泥就是用來做花盆、大水缸的泥。
不過周小平強調,紫砂不能人工合成,因為即使成分一樣,經過燒結后,天然紫砂有呈“云片狀”的空隙,在顯微鏡底下可以看出“雙氣孔”結構,如果是人工合成的“紫砂”,只能是“半陶瓷”。
梁以流和周小平都認為,可以通過“地理標志”判斷真假紫砂。據記者了解,“宜興紫砂”早已注冊為地理標志產品。
“如果紫砂沒有一個判定標準,那就是標準的缺失”,中國標準化理事趙祖明指出,其實目前國家很多行業,都存在缺失的問題,但國家也正在不斷地完善之中,“這需要有一個過程。”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