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信息時報記者從渠道消息方面獲悉,國產彩電渠道庫存積壓至少比平常多兩周。這意味著數十億元資金的積壓。
“由于中國彩電市場增長未達預期……”TCL多媒體上半年業績預虧中的這句話,成為上半年國產彩電集體失利的“統一說辭”。
從2009年國內彩電市場的“逆市飄紅”,到今年上半年的“強市走低”,業界人士紛紛表示,對國產彩電上半年業績表示擔憂,銷售未完全釋放導致的高庫存甚至會影響彩電企業全年市場布局。
渠道“高庫存”拖垮市場業績
據TCL多媒體公告稱,液晶電視6月份銷量36.05萬臺,與去年同比下降了41.42%,“銷售低于預期、清理庫存,重新調整成本結構等因素導致上半年業績由盈轉虧”。
“不僅僅是TCL,上半年整個彩電企業的業績都不會太漂亮。”東海證券家電分析師李軍政分析指出,進入二季度以來,外資彩電品牌在終端采取空前的降價舉措,國產品牌被迫跟進,產品毛利率被快速拉低。市場認為,國產彩電品牌企業二季度業績堪憂。
創維集體品牌總監沈健也向信息時報記者直言“今年的市場形勢比去年嚴峻很多”,去年政策拉動下的好業績擾亂了企業對今年市場容量的預估水準,對于市場預期樂觀使得企業生產計劃提前,“庫存比往年要高”。他認為,政策猶如一劑興奮劑,但是這種強化作用并不是長期的增長量,擾亂了市場政策的供求信息,也打亂了對市場的判斷。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中國大陸的液晶電視需求量約為1050萬臺,雖然比去年同期上升35%,但增幅卻下滑了17%,顯示市場需求的速度確實已經開始減緩。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林元芳預估,2010年液晶電視的產量約為8000萬臺,但市場實際的銷售數量卻可能遠低于此。根據中怡康的預估,今年中國市場的液晶電視銷售量約為3600萬臺,中國電子商會則預測為2600萬臺,均遠低于目前中國液晶電視的預估產量。
“渠道庫存積壓至少比平常多兩周。”有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8000多萬臺的預期產量與3000萬臺左右的預期銷量,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顯示廠商在下半年即將面對嚴重的庫存問題。
市場下半年或爆發“價格戰”
對于高庫存說法,國美電器廣州分公司總經理高集群分析認為,年前各彩電企業對今年市場均過于樂觀,但從五一后遇到合資的打壓,正常的銷售未釋放出來,加上不斷的新品上市,造成渠道的庫存量出現新高。6~8月份將是國產品牌的“庫存調整期”。他預計,十一黃金周整個彩電市場將會是國產與合資、新品與舊品、老庫存與新庫存之間的混戰,“價格戰或將全面爆發”。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作為銷售占比最多的32寸彩電,將成為國產品牌的重要失地。記者在廣州市內各大賣場注意到,32寸合資的售價在3100元~3300元左右,而國產的價格在2800元~3000元之間。“國產與合資之間差價不到400元,這對消費者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位促銷人員表示。
對于目前的市場壓力, 各品牌彩電銷售負責人也并不避諱。“今年上半年彩電的降價速度非常快。”海信電器廣州分公司總經理楊迎時告訴記者,上游面板價格的不斷下調導致終端價格也要回調,加上今年上半年市場上各種熱點產品集中出現,LED、互聯網電視、3D電視不斷有新品上市,因此舊機型折價很快,需要不斷調整產品布局來應對市場變化。
有業內人士認為,“高庫存或許會迫使企業調整全年銷售預期”,對于該說法沈健表示,針對目前的局面,企業正積極調整產品布局來應對,但“不會打亂我們的全年銷售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