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7%,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連續第四個月出現回落,并創下29個月來新低。專家認為,不應過度擔憂中國制造業增速,雖然PMI持續下降趨勢預示我國經濟仍然處于回調過程,但通脹壓力已有所緩解,為經濟增長結構調整預留了空間。
制造業PMI是一個綜合指數,由5個分類指數加權計算而成,5個分類指數及其權數是依據其對經濟的先行影響程度確定的。PMI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之一,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高于50%,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制造業經濟衰退。
從7月制造業PMI各分項指數來看,生產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均下降,前兩個指數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新訂單指數、積壓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進口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則有所上升,升幅在1個百分點以內。
歷史數據顯示,制造業PMI從今年3月份以來連續4個月出現明顯回落,4月、5月、6月、7月PMI分別較前月下降0.5、0.9、1.1和0.2個百分點。
>>預測
8月PMI或明顯反彈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認為,7月PMI數據表明中國的宏觀收緊政策對制造業產生了明顯的緊縮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PMI指數存在著明顯的季節性和周期性,從歷史表現來看,7月PMI值往往是年中最低的,此后的8月PMI值往往會出現明顯反彈。從與PMI值相關度較高的工業增加值以及工業利潤的表現來看,6月的工業增加值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反彈,而上半年的工業利潤也表現搶眼,因此預計8月PMI值將出現較為強勁的反彈。
>>解讀
經濟仍處于回調過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研究員張立群分析認為,PMI指數連續4個月下降,預示我國經濟仍然處于回調過程。從經濟增長率變化看,總體呈平穩回調態勢,這是符合調結構、轉方式的目標的。目前仍然要密切觀察消費、投資、出口需求的變化趨勢,密切觀察庫存調整活動,努力使經濟增長保持平穩回調態勢。
分類指數現積極變化
中國物流與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7月新訂單指數出現了自3月以來的首次回升,這可能預示著當前國內需求增長獲得了新的支撐;庫存指數也呈現下降趨勢,可能預示著庫存調整即將結束,對中短期經濟運行非常有利;此前連續數月回落的從業人員指數7月份止跌回升,表明企業用工正在出現改善。
通脹走勢已越過峰值
數據顯示,7月購進價格指數為56.3%,較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這是該指數自今年3月以來連續第四個月回落。對此,蔡進認為,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目前呈現出整體趨穩的態勢,從通貨膨脹走勢和運行規律看,通脹過快上漲階段已過,現在進入了高位趨穩階段,可以說通脹已越過峰值。
小企業仍需強力扶持
7月份反映小企業發展狀況的小企業PMI指數為46.4%,較上月的45.2%有所回升,但仍為連續第三個月處于50%以下。蔡進表示,這反映出我國小型企業發展困難、內資企業景氣普遍下降。不過,7月小企業就業指數從44.2%升至48.9%,就業增加說明小企業經營活動正向好的方面轉變。
記者馬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