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昨日下發通知,從9月1日起下調部分激素、調節內分泌類和神經系統類等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共涉及82個品種、400多個劑型規格,平均降價幅度為14%。這是發改委今年第2次下調藥品價格。
發改委表示,此次價格下調是在開展成本價格調查、專家評審和聽取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形成的。發改委還對日費用高的藥品加大了降價力度、對日費用低的藥品少降價或不降價,目的是在減輕患者負擔的同時,保證價格相對低廉藥品的生產供應。
去年底以來,物價形勢嚴重,通脹壓力加大,自去年11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后,發改委采取了多項措施調控物價,其中就包括降低了或取消了多種產品和項目收費。據新華社電,今年3月,發改委決定下調162個品種,近1300個劑型規格的藥品最高零售價,平均降幅是調整前規定價格的21%。
發改委內部一位宏觀經濟評論人士認為,此次降低藥價也是在穩定物價總水平的基礎之上,不過若今后能建立制度安排對藥價進行調整則更好。
按照目前我國的藥價形成機制,藥價基本分三種。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藥品由國家發改委定價;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但進入各省份醫保補充目錄的藥品,由所在省份制定指導價;其余藥品,按市場狀況自主定價。(記者鐘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