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國《經濟學家》勞動力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調查中,35年間,部分地區勞動力人口不斷增長。而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腦力勞動者占勞動力人口比例也在不斷擴大。在中國,白領已形成一個龐大的階層。
然而最近,中國的白領“不開心”。
7月30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布了一份各國白領“帶薪假期”時間排行榜,中國以21天的成績墊底。這個成績和第一名巴西、立陶宛的41天幾乎相差了一倍。在隨后國內的網絡調查中,高達54.5%的中國白領表示從沒享受過帶薪休假。全球白領的福地在哪里?各國的帶薪休假又有何不同?
美國:能按小時休假
對大多數美國人來說,如果沒有可以自主安排的帶薪休假,他們的日子恐怕沒法過了。美國的法定節日,除了國慶節、圣誕節和元旦外,還有馬丁·路德·金節、感恩節等。節日里,政府機構、郵局和銀行等都關門,私營的商店和餐館也大多停業。精打細算的假期可以在一年中一次用完,也可以按需要分成多次使用,一次用半天或幾天,有些公司還準許職工按小時使用。不過,雖然休假靈活,但美國人假期總數卻并不比中國多多少。
瑞典:解聘時現金補償未休假期
瑞典政府近期推出了一項新政策,對那些自愿脫離工作崗位、休12個月長假的員工,可以領取85%的失業保險金。而且瑞典政府規定,在雇員解聘時要現金補償未休假期。具體的操作流程是當雇員在年中被解聘、自行離職或退休后,有關部門要計算此人在本年度中工作的總天數和已經用掉的假期天數,沒有用完的假期應在最后一次工資中折成現金發給該職工。
法國:帶薪休假的發源地
熱愛生活的法國人,是帶薪休假制度最初發起人。早在1936年,法國政府就明確提出所有法國人每年都應該有享受帶薪假期的權利。現在,法國人每周的工作時間降到了40小時以下,帶薪休假已經多達每年6周。法國人把休假看作是不可侵犯的權利,他們總能以最悠閑的方式度過假期。
芬蘭:帶薪休假還有額外補助
芬蘭的工薪階層,同樣有6周的法定帶薪休假。工會確保職工不必擔心因為休長假而丟掉工作。芬蘭政府還要求雇主向休假的人提供額外的津貼,以保證他們有足夠的錢外出旅行或消費,而不是只能在家中枯坐度過假期。他們的理由是:員工在旅行時的花銷肯定要比平時大,因此需要額外補貼。
記者 張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