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縣域經濟強縣空間分布圖
2011年全國百強縣名單近日發布。有網友發現,位居全國百強縣第12位西部百強縣第1位的內蒙古準格爾旗竟然還在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中,同時在全國百強縣名單和國家級貧困縣名單中的還有內蒙古伊金霍洛旗和陜西省府谷縣。與2011年全國百強縣同時發布的還有西部百部縣、中部百強縣和東北30強縣,這三個名單中則包含了更多的國家級貧困縣。網友對此發出質疑,究竟是哪個名單出了問題?
質疑:若干縣市同列貧困縣和百強縣名單
網友發現,若干縣市的名字同時出現在國家扶貧辦網站上的《新時期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和2011全國百強縣(含中部、西部)名單中,其中有的貧困縣在百強縣的名單中還相當靠前,如:內蒙古準格爾旗位居全國百強縣第12位西部百強第1位、伊金霍洛旗位居全國百強縣29位西部百強縣第3位。
此外國家級貧困縣名單中,還有安徽省的無為縣、長豐縣分別位居中國中部百強縣32位、56位,河南欒川縣位居中部百強縣42位,廣西田東縣位居西部百強縣94位,重慶開縣位居西部百強縣77位,云南富源縣位居西部百強縣45位,陜西省府谷縣位居全國百強縣69位西部百強縣第6位,陜西靖邊縣、定邊縣和子長縣分別入圍西部百強縣的11位、40位、91位。
回應:百強縣的評價標準公開客觀
針對網友提出的疑問,中郡縣域研究所所長劉福剛向中國經濟網記者介紹說,全國百強縣市的評價是針對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和縣域科學發展的評價,是采用公開的、客觀的、可比的、核心的縣域經濟數據對全國所有縣(市)進行評價,評價結果以強弱排序增加可比性。他表示說:“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采用公開的縣域經濟基本核心數據,數據來源于政府工作報告、統計公報、統計年鑒等公開資料。”
劉福剛在接受采訪時坦言,通過實際調研發現在縣域發展中,確實存在著一些片面發展的實情。有的縣強但民不富;有的富強但不綠色;有的綠色但不富強;有的富強和綠色但居民滿意度不高。“本次發布的評價報告中,我們針對性地圍繞富裕、綠色、幸福指標,對被評價縣市進行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縣域相對富裕程度評價、縣域相對綠色指數評價,并首次進行了縣域居民滿意度調查與幸福縣域建設指數測量比較。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全國縣域經濟和縣域科學發展探索提供一個參照坐標。”他說。
解疑:"國家級貧困縣"是十年前的標準
對于網友提出質疑所依據的《新時期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名單》,國家扶貧辦政策法規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洪天云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該名單中的縣市就是所謂的"國家級貧困縣",但這是本世紀初即國家在制定與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時依據當地人均GDP、農民人均純收入等所制定的標準,在以后工作中將逐步弱化"國家級貧困縣"的提法。而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0~2020)》就提出今后10年,我國將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投入力度,提出啟動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攻堅工程,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據他透露,國家即將確定首批14個連片特殊困難地區。
據媒體之前報道,國家扶貧辦曾發布信息稱,從2000年底到2009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61.8%;重點縣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速雙雙超過17%,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1年的1277元增加到2009年的2842元。
“有了帽子還不想摘,沒有帽子還想積極爭取要。”有知情人士針對國家級貧困縣的名號作出上述“帽子”般的比喻。至于其中的緣由,據這位知情人士透露說,有了這頂"帽子"該地區就能在國家財政補貼、土地政策、稅收減免、農民收入補貼等方面獲得相應傾斜和照顧,這也是給當地財政減了負擔。